据中国渔业报消息,今年以来,浙江省不断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保障了水产品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实现了渔区稳定发展。截至11月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24.5万吨,产值46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5.7%,渔民收入16160元,比去年增长9%。
着力推进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以海洋捕捞为主体,现有海洋捕捞渔船23702艘、200.42万总吨、351.25万千瓦。今年该省以“转型升级示范工程”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捕捞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创新经营模式,有力提升了该省海洋捕捞渔业安全生产能力、节能环保水平和综合生产效益。
积极调整国内捕捞。按照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海洋捕捞渔业要求,继续实施以“一更新、两调整、三改造”(即更新建造旧渔船,作业方式、经营模式调整,渔船安全设施、卫生设施和节能降耗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国内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加强资金管理、完善项目建设标准,投入省级专项资金2467 万元,引导社会投入44692.3万元,更新建造渔船38艘,落实了作业调整渔船53艘,发展海上速冻冷藏加工船22艘,对887艘海洋捕捞渔船实施安全、卫生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柴油3500余吨。同步淘汰高耗能木质海洋捕捞渔船151艘,合计主机功率总数11376.48千瓦,安排省级补偿经费183.4万元,年可节约柴油400余吨。
稳步拓展远洋渔业。该省远洋渔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战略性产业地位更为突出。2012年,全省已拥有部远洋渔业资格企业34家,形成了以超低温金枪鱼钓业、大洋性鱿鱼钓业、大洋性金枪鱼围网和过洋性渔业为主要作业方式的远洋渔业生产格局。初步建立了阿根廷、缅甸、舟山等3个远洋综合配套基地,远洋渔业后勤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着力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
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围绕园区建设“六化”目标要求,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和“抓种业、推模式、扩辐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全省启动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208个,通过省级验收挂牌41个,在建园区面积21.8万亩,实施园区建设项目170个,投入资金10.8亿元。引进新品种145个,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136项,推广标准化示范面积10.4万亩,初步形成了园区与辐射带动区资源整合、要素流动、统筹联建、成果共享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格局。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制定培育规划,建立组织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打响优势品牌。其中,中华鳖、南美白对虾、海水蟹(梭子蟹和锯缘青蟹)、海水贝类(缢蛏、蚶类、蛤类)等五类八大品种,单个产值均超过10亿元。目前,根据该省甲鱼产业基础扎实、产量较大的优势(占到全国甲鱼产量近50%),已经着手推进甲鱼产业化,初步形成了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且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甲鱼产业体系。
做强水产种业工程。加快成果转化,集中精力解决主导品种及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实施2012年~2015年省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了龟鳖类、虾蟹类、鱼类、贝藻类等10余个主要养殖品种的选育和前沿共性技术的联合研究。截至11月底,已完成1个国家级良种场项目竣工验收和1个省级原种场资质验收,落实6个省级原良种场资质验收准备,实施20个规模化优质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资质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