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晋城市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9.5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5.9%,全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9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生产夏、秋两季均呈增长之势,其中,夏粮总产为5.4亿斤,比上年增长18.5%;秋粮总产为14.1亿斤,比上年增长1.7%。
一、全年粮食生产特点
尽管今年晋城市的粮食总播种面积出现下降,但在粮食单产大幅提高,高产作物玉米种植比重上升的共同拉动下,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增长。
1、粮食总播种面积略有下降。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299.4万亩,比上年减少9.3万亩,下降3.0%。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92.5万亩,减少5.5万亩,下降5.6%;秋粮播种面积为206.9万亩,减少3.8万亩,下降1.8%。
2、粮食单产水平增幅较大。今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为325公斤,比上年增加27.3公斤,增长9.2%。其中夏粮平均亩产为293公斤,比上年增加59.7公斤,增长25.6%,秋粮平均亩产为339.8公斤,比上年增加11.6公斤,增长3.6%。因单产水平提高,全市增产粮食1.6亿斤。
3、高产作物玉米种植比重上升。在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中,高产、高效的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比重持续提高。今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128.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达42.8%,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市玉米总产量达11.4亿斤,增产0.3亿公斤,占粮食增产总量的27.3%。
二、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
2012年,晋城市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积极实施粮食增产措施,农技推广工作有力,农业气象条件较好,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在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的共同推动下,粮食产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1、惠农政策力度加大保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12年晋城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粮食安全大局出发,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来抓。国家对农民种粮、购买农机具补贴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晋城市再次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并扩大补贴范围。一是小麦补贴每亩提高20元,达到每亩85元,玉米及杂粮农资综合补贴每亩提高17元,达到每亩60元;二是从今年起将薯类纳入粮补范围,每亩按60元标准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2、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保证了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晋城市把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小麦“一喷三防”、玉米地膜覆盖、密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机耕、机播、机收比重逐年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人力用工,抓住了农时,挖掘了粮食生产的潜力。据初步统计,今年晋城市耐旱小麦新品种(临旱536、泽优1号、2号、晋麦79、长6878)推广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5%以上。“先玉335”、“大丰30”、“大丰26”、“润民336”等玉米优种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推动了粮食单产水平的上升。
3、风调雨顺的农业气象条件为粮食丰产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十年九旱”的晋城市来说, 2012年的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据气象资料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全市平均降水为754.6mm,较去年同期增加86.1mm。在粮食生产的各关键环节普遍降雨充沛,降雨量比常年偏多,保持了良好的土壤墒情,且病虫害发生较轻,使粮食作物顺利度过了出苗、生长、孕穗、灌浆和成熟的各个环节。良好的气候条件保障了粮食的丰产丰收。
4、粮食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热情。今年以来,晋城市粮食市场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据价格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晋城市玉米平均价格为2.0元/公斤,同比增长4.8%,小麦平均价格为价格2.2元/公斤,同比增长1.6%,玉米、小麦价格稳定增长,较好的市场行情带来了较好的种粮收益,驱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热情。
三、影响粮食稳定增产的不利条件
1、受比较效益影响,农户调减粮食的种植面积。粮食补贴政策效应强化不够,实行粮食补贴政策9年来,虽然补贴金额较初始有所增加,但是农资等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基本抵消了粮食补贴增加带来的驱使效应,农民种植粮食的热情有所下降,转而投向补贴高、经济效益好的设施农业。
2、晋城市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仍是粮食生产的短板。全市水利设施大多建成时间比较久远,近年来,晋城市不断加大水利投资,农田水利设施逐年得到维修完善,但水浇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1%,仍难以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完善的区域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晋城市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依靠农业科技带动粮食单产增长的空间逐步缩小。近年来,晋城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范围逐步扩大,良种的覆盖率逐年上升,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如果没有更加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的应用,单独依靠现有农业科技来提高粮食单产的空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