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材料和过程
1.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福寿螺重灾区河姆渡镇小泾浦村钱爱忠等三户承包产田中,茭白面积52026平方米,配备两只约500平方米的自然池塘,用于中华鳖的回迁与暂养。试验田集中连片,灌排水畅通,试验田周围用彩钢瓦围住,进出水沟用铁丝网拦截。
2.品种选择
(1)中华鳖:选择身体匀称、活动能力强、健康无病害的中华鳖为放养鳖种。该鳖种在温棚中经历稚鳖培育,生存能力强,抗病性好。
(2)茭白:选择本市主栽品种即河姆渡双季茭、浙大茭白及八月茭,其中河姆渡双季茭面积5003平方米、浙大茭白种植面积40353平方米、八月茭种植面积6670平方米,河姆渡双季茭、浙大茭白为双季茭,八月茭为单季茭。
3.放养前准备
试验田河姆渡双季茭于3月25日种植,每亩插1260墩:八月茭3月27~28日种植,每亩插1330墩:浙大茭白6月底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法,每亩插1670墩。已种植茭白田块5月底前开好"田"字型深沟,沟宽80厘米、深50厘米,种植浙大茭白田块也同时开好深沟,先放养中华鳖后插种茭白。这样,农事操作时有利于中华鳖返回沟中躲避,以及在7~8月高温季节降低水温,使沟底水温不超过32℃,不影响中华鳖正常生长。开沟时稍加宽加固四周田塍便于中华鳖栖息。放养前,田四周围上防逃设施,材料采用 1米高的彩钢瓦,30厘米埋入土中、70厘米留在上面,最上部用竹片、铁丝加固。
二、养殖管理
1.中华鳖放养及管理
连续3天水温达到20℃以上时方可放养中华鳖,以保证幼鳖成活率。5月20~22日测试水温与气温,此时平均气温达到了28℃,水温达到22℃。5月29日下午4时放养,在52026平方米试验田放养中华鳖2160只,每亩放养27.7只,规格为288克,雌雄比为1∶1。放养前中华鳖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15分钟,至中华鳖表皮发黄后即刻均匀放养到茭白田中。由于放养密度较高,6月20日左右,原茭白田中的福寿螺、薄壳螺、小鱼等水生动物已基本被中华鳖吃尽,需另外投放饲料。投放饲料的品种是小鱼与福寿螺(在周边茭白田、水渠、江河等通过人工捕获),6月下旬开始投放小鱼,时间一个月,每天平均投入11.4千克,合计投放数量343千克,平均每亩4.4千克;8~9月份投饲福寿螺,每天平均1 39千克,合计投饲福寿螺 8340千克,平均每亩106.9千克,以满足中华鳖生长的需要。由于放养前没有进行水体消毒,在6月中旬约5%的中华鳖发生了疖疮病,30余只中华鳖因发病而死亡,我们即刻调换水体,以后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新鲜水,同时经常疏通茭白田的深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病情得到了控制,8月上旬中华鳖疖疮病痊愈,以后没有疖疮病及其它病的发生。
2.茭白田间管理
中华鳖放养期间,茭白按常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包括施肥、搁田、施药等。施药时不得擅自增大用药浓度,采用喷雾方式,不散施或泼浇,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夏季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严禁在刮风或下雨时施药。
三、福寿螺发生情况与中华鳖控害关系
1.茭白田中福寿螺发生情况
福寿螺一生经过卵、幼螺、成螺三个阶段,在我市发生为不完全二代,包括越冬代和第一代。据我们2004年大田调查,越冬代一只母螺可产卵2000粒左右,能成活小螺300只以上,越冬代成螺1000只/亩左右密度的茭白田块,7月上中旬幼螺亩密度可达到30万只左右,每平方米密度超过400只。第二代福寿螺卵8月下旬开始始产,9月上中旬盛产,一直到10月下旬在茭白田中还可以看到零星卵块。卵可以产在茭白植株、杂草、石块等任何物体上,但主要产在离水面10~40厘米的茭白植株中基部。
2.中华鳖捕食福寿螺情况
为进一步观察中华鳖捕食福寿螺情况,9月9日设小区试验,小区面积9平方米,四周用塑料玻璃钢围起,放入中华鳖2只,重量分别为400克和450克。小区内投入大螺5.5千克、计220只,小螺5.18千克,至9月19日起捕中华鳖,共历时10天。调查小区内所剩福寿螺数量,剩下成活大螺3.35千克、计140只,其余的为空壳,空壳重量0.45千克,剩下小螺1.85千克,且螺体直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螺几乎没有,说明中华鳖能带壳捕食螺体直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螺,因小螺壳较薄,能被中华鳖上下颚角质齿板压碎。另外,本试验还发现大的成螺有被中华鳖吃剩的半壳肉,说明中华鳖也能捕食大螺,大螺虽有坚硬的外壳,但在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外面,中华鳖趁势捕食,其壳留下。本试验还表明,2只中华鳖10天消耗小螺3.33千克,大螺1.70千克,合计5.03千克,减去福寿螺自然死亡率为8%,即以体重平均425克中华鳖计算其每天食量为231克福寿螺。
四、生态鳖、茭白收获
中华鳖在茭白田中生态养殖5个月后至11月上旬气温明显下降时陆续起捕销售,共捕获中华鳖1625只,成活率为75.3%,个体平均重量563克。平均每亩收获中华鳖11.7千克。茭白至10月下旬共收获244173.5千克,产值为509650元。
五、结论
中华鳖在茭白田中的套养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中华鳖销售按240元/千克计,亩产值达2808元,扣减防逃设施及苗种成本593元,每亩净增收入2215元。茭白亩产值达到6530元,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茭白的品质,并降低了用药成本。
1.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福寿螺重灾区河姆渡镇小泾浦村钱爱忠等三户承包产田中,茭白面积52026平方米,配备两只约500平方米的自然池塘,用于中华鳖的回迁与暂养。试验田集中连片,灌排水畅通,试验田周围用彩钢瓦围住,进出水沟用铁丝网拦截。
2.品种选择
(1)中华鳖:选择身体匀称、活动能力强、健康无病害的中华鳖为放养鳖种。该鳖种在温棚中经历稚鳖培育,生存能力强,抗病性好。
(2)茭白:选择本市主栽品种即河姆渡双季茭、浙大茭白及八月茭,其中河姆渡双季茭面积5003平方米、浙大茭白种植面积40353平方米、八月茭种植面积6670平方米,河姆渡双季茭、浙大茭白为双季茭,八月茭为单季茭。
3.放养前准备
试验田河姆渡双季茭于3月25日种植,每亩插1260墩:八月茭3月27~28日种植,每亩插1330墩:浙大茭白6月底种植,采用宽窄行种植方法,每亩插1670墩。已种植茭白田块5月底前开好"田"字型深沟,沟宽80厘米、深50厘米,种植浙大茭白田块也同时开好深沟,先放养中华鳖后插种茭白。这样,农事操作时有利于中华鳖返回沟中躲避,以及在7~8月高温季节降低水温,使沟底水温不超过32℃,不影响中华鳖正常生长。开沟时稍加宽加固四周田塍便于中华鳖栖息。放养前,田四周围上防逃设施,材料采用 1米高的彩钢瓦,30厘米埋入土中、70厘米留在上面,最上部用竹片、铁丝加固。
二、养殖管理
1.中华鳖放养及管理
连续3天水温达到20℃以上时方可放养中华鳖,以保证幼鳖成活率。5月20~22日测试水温与气温,此时平均气温达到了28℃,水温达到22℃。5月29日下午4时放养,在52026平方米试验田放养中华鳖2160只,每亩放养27.7只,规格为288克,雌雄比为1∶1。放养前中华鳖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15分钟,至中华鳖表皮发黄后即刻均匀放养到茭白田中。由于放养密度较高,6月20日左右,原茭白田中的福寿螺、薄壳螺、小鱼等水生动物已基本被中华鳖吃尽,需另外投放饲料。投放饲料的品种是小鱼与福寿螺(在周边茭白田、水渠、江河等通过人工捕获),6月下旬开始投放小鱼,时间一个月,每天平均投入11.4千克,合计投放数量343千克,平均每亩4.4千克;8~9月份投饲福寿螺,每天平均1 39千克,合计投饲福寿螺 8340千克,平均每亩106.9千克,以满足中华鳖生长的需要。由于放养前没有进行水体消毒,在6月中旬约5%的中华鳖发生了疖疮病,30余只中华鳖因发病而死亡,我们即刻调换水体,以后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新鲜水,同时经常疏通茭白田的深沟,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病情得到了控制,8月上旬中华鳖疖疮病痊愈,以后没有疖疮病及其它病的发生。
2.茭白田间管理
中华鳖放养期间,茭白按常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包括施肥、搁田、施药等。施药时不得擅自增大用药浓度,采用喷雾方式,不散施或泼浇,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夏季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严禁在刮风或下雨时施药。
三、福寿螺发生情况与中华鳖控害关系
1.茭白田中福寿螺发生情况
福寿螺一生经过卵、幼螺、成螺三个阶段,在我市发生为不完全二代,包括越冬代和第一代。据我们2004年大田调查,越冬代一只母螺可产卵2000粒左右,能成活小螺300只以上,越冬代成螺1000只/亩左右密度的茭白田块,7月上中旬幼螺亩密度可达到30万只左右,每平方米密度超过400只。第二代福寿螺卵8月下旬开始始产,9月上中旬盛产,一直到10月下旬在茭白田中还可以看到零星卵块。卵可以产在茭白植株、杂草、石块等任何物体上,但主要产在离水面10~40厘米的茭白植株中基部。
2.中华鳖捕食福寿螺情况
为进一步观察中华鳖捕食福寿螺情况,9月9日设小区试验,小区面积9平方米,四周用塑料玻璃钢围起,放入中华鳖2只,重量分别为400克和450克。小区内投入大螺5.5千克、计220只,小螺5.18千克,至9月19日起捕中华鳖,共历时10天。调查小区内所剩福寿螺数量,剩下成活大螺3.35千克、计140只,其余的为空壳,空壳重量0.45千克,剩下小螺1.85千克,且螺体直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螺几乎没有,说明中华鳖能带壳捕食螺体直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螺,因小螺壳较薄,能被中华鳖上下颚角质齿板压碎。另外,本试验还发现大的成螺有被中华鳖吃剩的半壳肉,说明中华鳖也能捕食大螺,大螺虽有坚硬的外壳,但在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外面,中华鳖趁势捕食,其壳留下。本试验还表明,2只中华鳖10天消耗小螺3.33千克,大螺1.70千克,合计5.03千克,减去福寿螺自然死亡率为8%,即以体重平均425克中华鳖计算其每天食量为231克福寿螺。
四、生态鳖、茭白收获
中华鳖在茭白田中生态养殖5个月后至11月上旬气温明显下降时陆续起捕销售,共捕获中华鳖1625只,成活率为75.3%,个体平均重量563克。平均每亩收获中华鳖11.7千克。茭白至10月下旬共收获244173.5千克,产值为509650元。
五、结论
中华鳖在茭白田中的套养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中华鳖销售按240元/千克计,亩产值达2808元,扣减防逃设施及苗种成本593元,每亩净增收入2215元。茭白亩产值达到6530元,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茭白的品质,并降低了用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