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肥前的准备工作
猪舍清扫与消毒 在进猪前对猪舍内外要打扫干净,清除一切粪便、垃圾,垫草及污物,地面要用3%的火碱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天棚、墙壁要用20%的石灰乳刷白消毒;把用具搬到舍内密封门窗,用甲醛熏蒸消毒24小时后,排出气体。熏蒸时如能保持室温15℃~20℃,相对湿度70%~80%,消毒效果最佳。
挑选育肥的仔猪 最好选二元或三元杂交猪进行育肥;从出生到断奶阶段体重达到20千克以上的仔猪,属于发育良好,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育肥生产性能好;要选择身腰长,背膘薄,瘦肉率高的仔猪;挑选管围粗的仔猪,一般管围的粗细与骨的粗细成正比,骨骼大,肌腱附着面积大,瘦肉率高;要选肋开张好;胸深、胴体深的仔猪,后躯比前躯高,背膘薄。同时,仔猪皮肤和被毛有光泽的为佳。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自养的仔猪,应按免疫程序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及猪伪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接种。从外地购入的仔猪,进场后要隔离饲养7~10天,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可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免疫,一周以后再分别进行注射口蹄和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
及时驱虫与健胃 猪体内寄虫以蛔虫感染最普遍,体外寄生虫以疥螨为常见。可使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使用方法简便,效果好。
驱虫后2~3天,可用碳酸氢钠15克,在早晨喂猪时拌在饲料中饲喂,再隔1~2天,按每千克体重1片大黄苏打片分三餐喂给,第二天改喂酵母粉,每次10克,连用2天,或用其它健胃药均可。
二、瘦肉型猪生长的特点
瘦肉型猪在70~180日龄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其体重的75%都要在这110天内完成。因此,25~60千克体重阶段日增应为600~700克, 6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应为800~900克。养猪生产者必须掌握和利用猪只体组织变化的规律,了解影响肉猪遗传、营养、环境、管理等因素,采用现代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合理分群,在靠体重大小、体质强弱的同时,尽量把同一杂交组合的仔猪分到同一群内饲养。这样可避免生活习性不同而相互干扰采食和休息。一般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圈以10~15头为宜,最多不宜超过20头,每头占0.6~1.0平方米。
在猪进入新圈舍后,要及时调教,使其养成固定位置排便、睡觉、采食和饮水的习惯。调教要根据猪的习性进行,猪喜欢卧睡,在适宜的圈舍密度下,约有 60%的时间躺卧或睡觉。猪喜欢在高处,木板上,垫草上卧睡。猪排便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多在门口、低处、湿处、圈角处排便。在喂食前或睡觉刚起来时排便。在进入新环境或受惊吓时较勤。
育肥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3℃。适宜的温度,猪的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温度低时,会增加猪的代谢,多消耗饲料来维持正常体温,降低日增重。舍内温度在4℃以下时,会使增重下降50%,而单位增重的耗料是最适宜温度时的两倍。温度过高时,为了增强散热,猪只的呼吸频率增高;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增重速度减慢,如果再加之通风不良,饮水不足,还会引起中暑死亡。舍内空气相对湿度以40%~75%为宜。同时猪舍必须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设备,使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能及时排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四、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和出栏体重
要使育肥猪既有较快的增重速度,又有较高的瘦肉率,可以采用前敝后限(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即在生长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任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按顿饲喂,以保证肌肉的充分生长,后期适当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限制猪只每日进食能量总量。这样既不会严重降低增重,又能减少脂肪的沉积,得到较瘦的胴体。后期限饲的方法:一是限制饲料的供给量,大约减少自由采食的15%~20%;二是降低饲料能量浓度,仍让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顿喂。且在饲粮中搭配一些糟渣、加大糠麸的比例。应注意不能添加高纤维劣质粗料,饲粮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1兆焦/千克,否则虽可提高瘦肉率,却会严重影响增重,降低经济效益。
瘦肉型猪出栏的体重一般应在90千克左右为宜。体重不足90千克,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体重小屠宰率低,经济上不划算;若体重超过90千克,日增重明显减慢,而脂肪沉积过多,瘦肉率减少,影响肉的品质。
猪舍清扫与消毒 在进猪前对猪舍内外要打扫干净,清除一切粪便、垃圾,垫草及污物,地面要用3%的火碱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天棚、墙壁要用20%的石灰乳刷白消毒;把用具搬到舍内密封门窗,用甲醛熏蒸消毒24小时后,排出气体。熏蒸时如能保持室温15℃~20℃,相对湿度70%~80%,消毒效果最佳。
挑选育肥的仔猪 最好选二元或三元杂交猪进行育肥;从出生到断奶阶段体重达到20千克以上的仔猪,属于发育良好,饲料利用率高的个体,育肥生产性能好;要选择身腰长,背膘薄,瘦肉率高的仔猪;挑选管围粗的仔猪,一般管围的粗细与骨的粗细成正比,骨骼大,肌腱附着面积大,瘦肉率高;要选肋开张好;胸深、胴体深的仔猪,后躯比前躯高,背膘薄。同时,仔猪皮肤和被毛有光泽的为佳。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自养的仔猪,应按免疫程序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及猪伪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接种。从外地购入的仔猪,进场后要隔离饲养7~10天,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可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免疫,一周以后再分别进行注射口蹄和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
及时驱虫与健胃 猪体内寄虫以蛔虫感染最普遍,体外寄生虫以疥螨为常见。可使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使用方法简便,效果好。
驱虫后2~3天,可用碳酸氢钠15克,在早晨喂猪时拌在饲料中饲喂,再隔1~2天,按每千克体重1片大黄苏打片分三餐喂给,第二天改喂酵母粉,每次10克,连用2天,或用其它健胃药均可。
二、瘦肉型猪生长的特点
瘦肉型猪在70~180日龄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其体重的75%都要在这110天内完成。因此,25~60千克体重阶段日增应为600~700克, 6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应为800~900克。养猪生产者必须掌握和利用猪只体组织变化的规律,了解影响肉猪遗传、营养、环境、管理等因素,采用现代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合理分群,在靠体重大小、体质强弱的同时,尽量把同一杂交组合的仔猪分到同一群内饲养。这样可避免生活习性不同而相互干扰采食和休息。一般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圈以10~15头为宜,最多不宜超过20头,每头占0.6~1.0平方米。
在猪进入新圈舍后,要及时调教,使其养成固定位置排便、睡觉、采食和饮水的习惯。调教要根据猪的习性进行,猪喜欢卧睡,在适宜的圈舍密度下,约有 60%的时间躺卧或睡觉。猪喜欢在高处,木板上,垫草上卧睡。猪排便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多在门口、低处、湿处、圈角处排便。在喂食前或睡觉刚起来时排便。在进入新环境或受惊吓时较勤。
育肥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3℃。适宜的温度,猪的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温度低时,会增加猪的代谢,多消耗饲料来维持正常体温,降低日增重。舍内温度在4℃以下时,会使增重下降50%,而单位增重的耗料是最适宜温度时的两倍。温度过高时,为了增强散热,猪只的呼吸频率增高;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增重速度减慢,如果再加之通风不良,饮水不足,还会引起中暑死亡。舍内空气相对湿度以40%~75%为宜。同时猪舍必须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设备,使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能及时排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四、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和出栏体重
要使育肥猪既有较快的增重速度,又有较高的瘦肉率,可以采用前敝后限(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即在生长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任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按顿饲喂,以保证肌肉的充分生长,后期适当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限制猪只每日进食能量总量。这样既不会严重降低增重,又能减少脂肪的沉积,得到较瘦的胴体。后期限饲的方法:一是限制饲料的供给量,大约减少自由采食的15%~20%;二是降低饲料能量浓度,仍让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顿喂。且在饲粮中搭配一些糟渣、加大糠麸的比例。应注意不能添加高纤维劣质粗料,饲粮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1兆焦/千克,否则虽可提高瘦肉率,却会严重影响增重,降低经济效益。
瘦肉型猪出栏的体重一般应在90千克左右为宜。体重不足90千克,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体重小屠宰率低,经济上不划算;若体重超过90千克,日增重明显减慢,而脂肪沉积过多,瘦肉率减少,影响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