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玉米生产要坚持立足抗旱夺丰收,实行防、避、抗相结合,良种与良法配套,新技术与传统实用技术集成,充分挖掘单产潜力,重点解决年际间、区域间的平衡增产问题。
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厅相关部门了解到,在玉米种植的具体技术实施上,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抓规范改制,适期早播春玉米。针对我省盆中丘陵玉米主产区十年九旱、十年九灾,导致年际间玉米产量波动大的问题,坚持大力推广以玉米为主的旱地多熟分带轮作高产改制技术,从小春开始,按“双三零”、“双二五”和“双六零”等模式规范带距带比,为玉米预留空行,提供适期早播茬口。必须杜绝麦后玉米。
二、抓育苗移栽。实施“321”育苗技术,即在肥土苗床地上施用3两尿素、3公斤磷肥和30%的有机肥,每个肥团2粒种子,育栽1亩地。推广乳苗单株定向错窝移栽技术,改先挖窝再施足底肥,栽玉米后覆土的传统做法为条沟深施底水底肥,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起到抗旱防倒伏作用。
三、抓地膜及秸秆覆盖。大力推广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积极示范半膜覆盖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半膜覆盖比育苗裸地栽培增产17.6%,比传统的裸地直播增产33%,比全膜覆盖增产10%,每亩集雨节水57.5方,节约成本55元。重点是:改80厘米幅宽地膜覆盖大垄双行玉米为50厘米盖在行间,玉米实行膜侧栽培,并配以“沟施底肥,小垄双行、等雨盖膜、膜侧栽苗、交替用水”等关键技术。
四、抓抗旱大穗耐密品种,实现合理密植。针对我省玉米生产实际,要加强抗旱大穗耐密品种的推广,目前应以成单30、成单27、农大95、东单808、川单21、川单14等为主。密度安排上,半紧凑型亩植3400-3600株,松散大穗型亩植3000- 3200株,比当前普遍亩植2300-2600株增加500- 800株。
五、抓推广水肥耦合新技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以“1底2追”的3水3肥肥水耦合管理最佳,每亩关键期浇水总量50方、施用纯氮总量14-18公斤,按照底肥水占30%,拔节期氮肥和水分占20%,孕穗用氮肥和水分占50%施用。
六、抓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根据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外,可用井冈霉素等防治纹枯病,用抗蚜威等防治蚜虫,用甲胺磷等防治地下害虫,用托布津等防治黑粉病。
七、抓青贮玉米配套栽培技术。青贮玉米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播期弹性大和耐高温越夏的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合我省寡日照的强气候条件。适应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需要,我省发展青贮玉米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优势。要大力推广高产种、适期播、增株增密、控氮增磷钾、适时收割等青贮玉米配套生产技术。
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厅相关部门了解到,在玉米种植的具体技术实施上,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一、抓规范改制,适期早播春玉米。针对我省盆中丘陵玉米主产区十年九旱、十年九灾,导致年际间玉米产量波动大的问题,坚持大力推广以玉米为主的旱地多熟分带轮作高产改制技术,从小春开始,按“双三零”、“双二五”和“双六零”等模式规范带距带比,为玉米预留空行,提供适期早播茬口。必须杜绝麦后玉米。
二、抓育苗移栽。实施“321”育苗技术,即在肥土苗床地上施用3两尿素、3公斤磷肥和30%的有机肥,每个肥团2粒种子,育栽1亩地。推广乳苗单株定向错窝移栽技术,改先挖窝再施足底肥,栽玉米后覆土的传统做法为条沟深施底水底肥,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起到抗旱防倒伏作用。
三、抓地膜及秸秆覆盖。大力推广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积极示范半膜覆盖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半膜覆盖比育苗裸地栽培增产17.6%,比传统的裸地直播增产33%,比全膜覆盖增产10%,每亩集雨节水57.5方,节约成本55元。重点是:改80厘米幅宽地膜覆盖大垄双行玉米为50厘米盖在行间,玉米实行膜侧栽培,并配以“沟施底肥,小垄双行、等雨盖膜、膜侧栽苗、交替用水”等关键技术。
四、抓抗旱大穗耐密品种,实现合理密植。针对我省玉米生产实际,要加强抗旱大穗耐密品种的推广,目前应以成单30、成单27、农大95、东单808、川单21、川单14等为主。密度安排上,半紧凑型亩植3400-3600株,松散大穗型亩植3000- 3200株,比当前普遍亩植2300-2600株增加500- 800株。
五、抓推广水肥耦合新技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以“1底2追”的3水3肥肥水耦合管理最佳,每亩关键期浇水总量50方、施用纯氮总量14-18公斤,按照底肥水占30%,拔节期氮肥和水分占20%,孕穗用氮肥和水分占50%施用。
六、抓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根据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除了选用抗病品种外,可用井冈霉素等防治纹枯病,用抗蚜威等防治蚜虫,用甲胺磷等防治地下害虫,用托布津等防治黑粉病。
七、抓青贮玉米配套栽培技术。青贮玉米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播期弹性大和耐高温越夏的能力强等特点,非常适合我省寡日照的强气候条件。适应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需要,我省发展青贮玉米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优势。要大力推广高产种、适期播、增株增密、控氮增磷钾、适时收割等青贮玉米配套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