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丹340变异选育衍生系丹340玉米自交系是通过栽培玉米与有稃玉米杂交,并经钴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利用辐射诱变,创造新变异而选育成功的,它的后代有不同程度的分离,育种者利用后代变异直接选育出LD61、D45、丹340-5、辐80、丹黄34等玉米自交系。代表品种有东单7号 (LD100×LD61)、屯玉2号(冲72×辐80)、丹2143(丹黄25×丹黄34)、丹3083(丹988×D45)等。
东单7号是辽宁东亚种子科学院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健壮,株型清秀,茎秆粗壮,叶片较宽、上冲,抗大、小斑病、抗倒伏、耐涝性强。生育期130d左右。截至1998年底推广面积累计2.9万hm2。
屯玉2号是山西屯留种业集团玉米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强,支持根发达,茎秆粗壮,抗病、抗倒,适应性与稳定性好。生育期132d。截至1998年底推广面积累计达20万hm2。
2 以丹340为基础材料选育的二环系
二环法选育自交系的关键是双亲要有较高配合力,性状要互补,抗病性好。丹340具有较高的配合力,抗病、抗倒,是选育自交系较好的种质资源,育种者用旅大红骨血缘和唐四平头血缘自交系与丹340杂交进行二环选育,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有西502(丹340×黄早4)、铁9010(抗1×丹340)、丹T35 (E28×丹340)、丹232(旅9宽Ht3×丹340)等,组配的杂交种有西玉3号(掖478×西502)、丹638(丹1324×西502)、丹 639(丹988×西502)、掖单20号(掖8001×西502)、铁单12号(C8605-2×铁9010)、丹605(沈5003×丹232)等,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西玉3号是山西西由种子公司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壮,株形紧凑,叶片上冲,耐密植,种胚大,品质好,抗旱性较强,活秆成熟,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广。生育期夏播95~100d,春播120~125d。截止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169.4万hm2。
掖单20号由山东莱州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45.7万hm2。丹639是由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在吉林、黑龙江省推广面积很大,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1.6万hm2,该品种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 以丹340为基础材料进行群体选育自交系
重新组建群体选系关键是取材要有较多的优良基因频率,使基因充分重组,创造新的变异,从而选育优良自交系。丹三团-9是利用当时生产上应用的骨干系自330、朝23、旅9、丹340、E28组建窄基础群体,经过多代自交选择选育而成。
丹598自交系则是应用分步改良的办法,有目的地对不良性状逐步改良。先用OH43Ht3×丹340与丹黄02杂交选系,然后再与丹黄11杂交。后自交三代,为改变其抗病性,又与抗病性较好的自交系78599杂交,回交一次后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48-2的选育是人工合成育种群体,首先以优良单交种丹玉15号(Mo17×丹340)为母本,以一组双列杂交组合中的6个优良杂交组合的混合花粉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合成育种后用群体选育而成。
DH201(丹340×515/黄早4)则是利用三环系选育而成的。在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有丹玉26号(丹9046×丹598)、丹2107(丹黄20× 丹598)、丹2109(C8605×丹598)、丹3111(丹9046?U8112×丹598)、丹玉25号(三团-9×丹599)、丹3047(三团-9×丹3130)、川单9号(48-2×沈5003)等。
丹玉26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健壮,抗病性强,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生育期129d左右。截至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2.1万 hm2。川单9号是四川农业大学育成,该品种高产、稳产,矮秆大穗,单株生产力高,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泛。生育期122d。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 108.8万hm2。丹2109、丹3111、丹3047等品种在生产上也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4 利用丹340姊妹系丹360选育衍生系
利用姊妹系丹360进行二环选育,选育出瓦138(丹360×美黄),组配的杂交种有联玉5号(金230×瓦138)、联试7号(掖478×瓦138)、丹3056(丹3130×瓦138)等。利用姊妹系丹360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出高赖氨酸父本自交系丹360/o2,组配的品种有高玉3号 (Mo17/o2×丹360/o2),该品种生长健壮,抗病性好。籽粒赖氨酸含量0.383%。生育期123d左右。联玉5号、联试7号两个品种都是营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2.3万hm2,是当地主栽品种,推广上也有较好的前景
5 结语
丹340是一个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也是一个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用丹340选育出的一批衍生系在生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丹340衍生系的应用,在育种上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拓宽了种质资源。围绕骨干系,对骨干系进行不断改良创新是我们玉米育种的长期重要任务,也是选育自交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对丹340与丹340衍生系进行血缘图谱分析,为组配强化组合,有的放矢,避免走弯路,有目的进行轮配,减少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
东单7号是辽宁东亚种子科学院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健壮,株型清秀,茎秆粗壮,叶片较宽、上冲,抗大、小斑病、抗倒伏、耐涝性强。生育期130d左右。截至1998年底推广面积累计2.9万hm2。
屯玉2号是山西屯留种业集团玉米研究所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强,支持根发达,茎秆粗壮,抗病、抗倒,适应性与稳定性好。生育期132d。截至1998年底推广面积累计达20万hm2。
2 以丹340为基础材料选育的二环系
二环法选育自交系的关键是双亲要有较高配合力,性状要互补,抗病性好。丹340具有较高的配合力,抗病、抗倒,是选育自交系较好的种质资源,育种者用旅大红骨血缘和唐四平头血缘自交系与丹340杂交进行二环选育,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有西502(丹340×黄早4)、铁9010(抗1×丹340)、丹T35 (E28×丹340)、丹232(旅9宽Ht3×丹340)等,组配的杂交种有西玉3号(掖478×西502)、丹638(丹1324×西502)、丹 639(丹988×西502)、掖单20号(掖8001×西502)、铁单12号(C8605-2×铁9010)、丹605(沈5003×丹232)等,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西玉3号是山西西由种子公司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壮,株形紧凑,叶片上冲,耐密植,种胚大,品质好,抗旱性较强,活秆成熟,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广。生育期夏播95~100d,春播120~125d。截止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169.4万hm2。
掖单20号由山东莱州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45.7万hm2。丹639是由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在吉林、黑龙江省推广面积很大,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1.6万hm2,该品种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 以丹340为基础材料进行群体选育自交系
重新组建群体选系关键是取材要有较多的优良基因频率,使基因充分重组,创造新的变异,从而选育优良自交系。丹三团-9是利用当时生产上应用的骨干系自330、朝23、旅9、丹340、E28组建窄基础群体,经过多代自交选择选育而成。
丹598自交系则是应用分步改良的办法,有目的地对不良性状逐步改良。先用OH43Ht3×丹340与丹黄02杂交选系,然后再与丹黄11杂交。后自交三代,为改变其抗病性,又与抗病性较好的自交系78599杂交,回交一次后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48-2的选育是人工合成育种群体,首先以优良单交种丹玉15号(Mo17×丹340)为母本,以一组双列杂交组合中的6个优良杂交组合的混合花粉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合成育种后用群体选育而成。
DH201(丹340×515/黄早4)则是利用三环系选育而成的。在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有丹玉26号(丹9046×丹598)、丹2107(丹黄20× 丹598)、丹2109(C8605×丹598)、丹3111(丹9046?U8112×丹598)、丹玉25号(三团-9×丹599)、丹3047(三团-9×丹3130)、川单9号(48-2×沈5003)等。
丹玉26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该品种幼苗长势健壮,抗病性强,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生育期129d左右。截至2000年累计推广面积2.1万 hm2。川单9号是四川农业大学育成,该品种高产、稳产,矮秆大穗,单株生产力高,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泛。生育期122d。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 108.8万hm2。丹2109、丹3111、丹3047等品种在生产上也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4 利用丹340姊妹系丹360选育衍生系
利用姊妹系丹360进行二环选育,选育出瓦138(丹360×美黄),组配的杂交种有联玉5号(金230×瓦138)、联试7号(掖478×瓦138)、丹3056(丹3130×瓦138)等。利用姊妹系丹360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出高赖氨酸父本自交系丹360/o2,组配的品种有高玉3号 (Mo17/o2×丹360/o2),该品种生长健壮,抗病性好。籽粒赖氨酸含量0.383%。生育期123d左右。联玉5号、联试7号两个品种都是营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截至1998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2.3万hm2,是当地主栽品种,推广上也有较好的前景
5 结语
丹340是一个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也是一个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用丹340选育出的一批衍生系在生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丹340衍生系的应用,在育种上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拓宽了种质资源。围绕骨干系,对骨干系进行不断改良创新是我们玉米育种的长期重要任务,也是选育自交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对丹340与丹340衍生系进行血缘图谱分析,为组配强化组合,有的放矢,避免走弯路,有目的进行轮配,减少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