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米种植 > 正文

优质、高产大穗型糯玉米黔糯768杂交种及亲本繁

2013-01-10
    黔糯768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的一个优质、大穗型糯玉米新品种,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糯768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1 杂交种亲本繁殖、制种前的准备

    黔糯768亲本包括2个自交系,其来源和生产特性不同,要求选择的繁殖地点不同,才能获得较高的繁殖产量。母本自交系“B7”含有贵州地方种质,可在贵州省或海南省繁殖。繁殖地点最好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海南省进行;父本自交系“H168”含有热带种质,对温光比较敏感,可在贵州或海南繁殖。由于“H168”、“B7”的种植随着纬度的增加其生育期延迟,到北方不能正常抽雄开花,因此黔糯768杂交种制种基地选择不能超过秦岭。

    1.1 制种基地的选择 杂交种制种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制种基地的选择受以下4方面因子的影响:一看基地村领导班子是否稳定和团结、素质与科技意识如何、群众基础如何;二看基地农民素质如何、劳动力是否充足;三看基地自然条件,田土肥沃与否(最好的土壤是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肥沃沙壤土、壤土、二合土等)、有无排灌措施;四看基地隔离条件,最好选择具有三面或四面环山的中上等土的自然隔离区。亲本繁殖和杂交种制种要求隔离区与其他玉米地相距1000m以上,最好不在下风口,利用时间隔离要求春播制种地应与其他玉米地播期错开40d,夏播错开30d以上。

    1.2 整地与种子处理 制(繁)种田尽量达到平、松、碎、净、齐,施足底肥,使制(繁)种田形成上虚下实的结构,起到保墒增温的作用。底肥一般施用农家肥2.25万~3万kg/公顷,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375kg/或碳铵1200kg/公顷、钾肥75kg/公顷,有条件可施用锌肥30kg/。亲本自交系种子要做到播前晒种,精选种子,尽量采用包衣处理,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病虫害、出全苗、促壮苗。

    2 播种

    2.1 繁殖亲本自交系播期 “B7”、“H168”在贵州繁殖,一般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要求在土壤温度达到种子安全发芽温度(10cm地温稳定在8℃以上),父、母本自交系繁种最好在海南省冬季进行,播种时间在10月中下旬为宜。

    2.2 杂交种制种播期 春播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宜,早播易受低温和干旱危害;一般不安排夏播。海南制种冬季进行,播种时间在10月上旬至中旬为宜。由于“B7”在高温多雨条件下穗、粒腐发生严重,灌浆末期要求气候较干燥。

    2.2.1 制种父母本花期安排。黔糯768在贵州、四川制种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在海南冬季制种因父本“H168”对光照较敏感,抽雄开花提前,所以制种花期安排上先播母本,待母本50%的苗达1叶1心时再播70%的父本,待母本2叶1心时播剩下30%的父本。在田间管理中要经常观察父、母本的生长情况,及早调控,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2.2.2 采用适宜的播种密度和父母本行比。亲本自交系繁殖种植密度根据繁殖地点的日照强度,土壤肥力等因素而定:在贵州或海南繁殖亲本时,“B7”种植密度可在4.95万~5.55万株/;“H168”在贵州的种植密度在5.25万株/左右,在海南可达5.7万~6万株/。

    杂交种制种父母本行比一般为1∶4~6,采粉区人工授粉,父母本比例可为1∶6~8。适宜的母本种植密度是获得制种高产的关键,母本种植密度以5.25万~5.55万株/为宜,父本与母本间行距80cm(便于人工辅助授粉),株距25cm左右。播种时要求播行要直,行距要匀,下粒下肥均匀,播深一致,覆土良好,确保播全苗。母本出苗后如有缺苗断行,不允许补种母本,特别严重时可以考虑补种父本。但必须做好标识。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 地膜覆盖种植播种后出苗20%~40%时开始破膜放苗,严防烧苗。等小苗长到3叶1心时间苗,5叶1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杂株,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的幼苗,间苗和定苗应在1~2d内完成。父本可在5叶时一次性间苗定苗,只拔特旺苗、异株苗,可留弱小苗。结合中耕除草,以利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同时用尿素300kg/公顷作追苗肥,并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拔节前结合中耕培土用375kg/公顷尿素作追肥,灌浆期酌情施粒肥(施尿素75kg/公顷)。

    3.2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是地老虎,玉米螟,大、小斑病,纹枯病,穗、粒腐等。尤其是穗、粒腐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造成绝收,而且严重影响种子质量。所以在制种中必须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3.2.1 地老虎、玉米螟的防治。在出苗后用20%的菊马乳油150~225ml/对水225kg/公顷,基部喷雾1~2次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时期用“有机磷”杀虫剂制成“毒土”或敌杀死颗粒剂放于心叶处防治玉米螟危害。

    3.2.2 大、小斑病,纹枯病和穗、粒腐病的防治。采用50%的速克净或80%的好速净粉剂于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分3次防治,每次用750g/公顷对水750kg/公顷喷雾防治大、小斑病;采用井冈霉素750g/公顷对水750kg/公顷,全株喷雾1~3次防治纹枯病和穗、粒腐,同时采取打基部老叶片,剥鞘亮秆、开沟排溃,去除杂草,蜡熟期剥苞亮籽,海南制种蜡熟期控制灌水等农艺措施达到降低田间湿度,提高通风透光的目的,可降低纹枯病和穗、粒腐病的发生危害。

    3.3 田间去杂

    3.3.1 苗期去杂。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根据幼苗的叶色、叶鞘色,叶片宽窄形状和生长快慢等特点及时拔掉杂苗、弱黄苗、病苗和畸形苗,苗期去杂要做到细、严。

    3.3.2 抽雄前去杂。随着植株的生长,在株型、株高、叶形、叶色、茎色、拔节起身快慢等方面表现异常株应即时去除。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去杂要狠,以彻底去除为标准。特别对父本杂株做到一株不漏,彻底拔除。母本杂株必须控制在0.2%以下,父本杂株控制在0.1%以下。在抽雄前10d要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对制(繁)田进行彻底去杂。

    3.4 母本去雄 母本去雄是整个制种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高质量种子的关键措施。现多采用摸苞带叶去雄,该技术是在制种玉米田母本排旗叶或用手摸苞叶内有雄穗时,即带1~2片叶去雄。去雄时带1片叶为最佳、带2片叶为适宜,最多不宜超过3片叶。该项技术具有最大限度减少自交株,提高种子纯度,减少抽雄次数,缩短去雄时间,促进雌穗早发,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种子质量等特点。

    3.4.1 确定最佳去雄时期,适时超前带叶去雄。对长势整齐一致的制种田,当母本雄穗摸苞率达50%时可定为抽雄始期,即可进行第1次抽雄;而对长势不匀、整齐度差的田块,当母本雄穗摸苞率为30%左右即开始抽雄,同一块地一般抽雄3~4次即可,要求在8~10d结束。最后一次抽雄时对弱株、晚株要彻底拔除,不留后患。

    3.4.2 做好田间检查工作。去雄结束后,制种农户要自查1~2遍,去除遗漏株、残留分枝株、弱株、晚株。同时技术人员应对制种农户逐块进行田检。在去雄期至少田检3~4次,分上中下取点调查分户分块记载,对累计散粉株超过0.4%者,应视为不合格种子。

    3.5 人工辅助授粉 在开花期进行1~2次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母本授粉结实率,尤其是在开花时遇连绵阴雨,散粉不好,或遇严重干旱,父母本花期相遇不好时,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若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应在母本吐丝的第2~5d进行授粉效果最好。雄穗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整天都可散粉,但以上午11∶00左右粉量最大,授粉时应采用新鲜花粉,现采现授,每采10~15株父本即开始授粉,授完再采。防止一次采粉量大造成花粉堆积加速花粉死亡,影响授粉结实。采用竹筒法授粉迅速方便,效果较好。

    3.6 割除父本 在授粉结束5d后,有条件的要及时组织制种农户彻底地将父本割除。使母本行光照充分,通风良好,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于母本果穗的灌浆结实,增加籽粒饱满度和光泽,有助于防病和促进母本果穗早熟。并且防止收获时的混杂,从而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

    3.7 建立种子档案管理 为了进一步地对所生产的种子有全面的了解,生产的种子要进行种子档案管理。把每次检查的结果和日期如实地记入种子档案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生产单位联系并采取补救措施。

    4 及时收获

    4.1 及时收获、晾晒、去劣、脱粒、装袋 玉米成熟后应先收取杂交种种子(F1),及时进行晾晒,在晒场上根据杂交种的穗型、粒型、粒色和轴色等特征挑除杂穗、劣穗、病穗、虫蛀穗和不成熟的秕穗、霉穗(要求杂劣穗不超过0.2%),捡净苞叶、花丝等杂物,单独晾晒,厚度不超过20cm,待果穗水分降至17%左右方可脱粒。在脱粒、晾晒、包装,运输等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对苗期去杂、花期去雄、穗选均合格的制种户可直接收购;对去杂、去雄、穗选有问题的制种户应单独扦样单独收存;杂交种种子水分降至13%以下后才用编织袋或新麻袋装标准袋入库,袋内外加附种子标鉴。

    繁殖的自交系种子要做到单收、单晒、单储,做好标记。根据制种需要,可以一年繁殖,多年使用。夏秋季要储存在低温库内,冬季翻晒,确保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不会过快降低。

    4.2 纯度鉴定和加工销售 种子收获晒干后,应立即将扦样种子进行纯度鉴定。原则上应待纯度鉴定结果出来后方可进行分级筛选,清除病粒、破损粒,分级、包衣,包装销售。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