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米种植 > 正文

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_种植技术

2013-01-10
    2000年以来,海南省吕江县农科所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在晚稻收获后示范冬种广糯1号甜玉米,到2006年冬季全县推广种植面积2133公顷,占水田总面积的38.9%,增加了复种指数,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1 播种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品种应选择含糖量高、口感好、糯性强的广糯1号甜玉米,冬种全生育期85d左右。

    1.2 选地、整地与起畦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地块,经2犁2耙;土壤细碎,土层“松、软、平、净”后开沟起畦,畦宽30~35cm,沟宽25cm,沟深20cm。

    1.3 施足基肥 每公顷用有机质肥3万~4.5万kg、过磷酸钙750kg、硫酸钾750kg封闭堆沤腐熟后1/2结合第2次整地均匀撒施于耕作层,另1/2结合播种穴施或条施。

    1.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玉米种子在阳光下晒1~2d,提高种子发芽力和生活力。为了促进种子早发芽、早出苗,可在播种前浸种12h捞起后每5kg种子用10g多菌灵粉剂拌种,以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2 播种

    2.1 播种时期 播种时期为11月上、中旬。

    2.2 播种量和播种方法 每公顷用种量为22.5~30kg,播种前将有机肥穴施或条施,肥土要混合均匀,播种深度为3cm,每穴播种2粒,播后盖土踏实。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协调群体与个体发育,是获得“穗多、粒多、粒重”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而定,一般土壤肥力高的种植规格为:行距60cm(含畦沟),株距31cm,每公顷种5.25万穴左右;土壤肥力稍低的种植规格为:行距55cm(含畦沟),株距30cm,每公顷6万穴左右。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3.1.1 补苗间苗。玉米苗长到3~4片叶时,要移密补缺,带土移植,淋是定根水;间苗要去弱留壮,大小均匀,每穴留壮苗1株。

    3.1.2 保苗。苗期的保苗工作包括防虫、防旱、防涝及鸟兽危害等。

    3.1.3 中耕除草、施苗肥。齐苗后浅松土,松土深度为3~6cm,同时锄掉杂草,促进根系深扎。施壮苗肥要结合中耕进行,每公顷条施三元复合肥75~150kg,对弱苗补施1次速效液氮肥。此时如土壤干旱应结合灌水,但是灌水不宜过多,苗期忌积水,土壤湿润即可。

    3.2 中后期管理

    3.2.1 合理施肥。玉米苗进入拔节期,每公顷穴施攻秆肥(尿素)60~75kg;抽穗前7~10d,每公顷条施攻穗肥(尿素)75~150kg、硫酸钾75kg;雌穗抽丝始期喷施攻粒肥,每公顷用氨基酸液肥2.25L对水900kg叶面喷施1次。

    3.2.2 合理排灌。保持田间不旱不涝,湿润排灌,以湿为主,灌浆期后以润为主。

    3.2.3 松土培土。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培土增厚根部土层,防止倒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3.2.4 防治病虫。这一时期玉米的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和粘虫等危害,每公顷可用杀虫双2.25kg或40%乙酰甲胺磷900g对水750kg喷雾防治;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和黑丝穗病等,每公顷可用5%井冈霉素2.25kg对水750kg喷雾防治,宜在小喇叭口期、抽雄前和授粉后各施药1次防治。

    3.2.5 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可采用草帽粘上报纸作为采粉具,在上午露水干后采粉,一手执采粉具,一手将玉米植株轻摇,使花粉抖落在采粉具内(采粉不宜太集中,可隔1行采1行或隔2株采1株,田间四边3株不宜采粉,以免影响自然授粉)。花粉采集后立即进行授粉,以提高穗饱满健壮,粒多粒重,减少秃顶和缺粒,从而增加产量。

    4 适时收获

    鲜食宜在蜡熟期(因为此时玉米子粒的内含物逐渐硬化,呈蜡状,但仍容易用手指捏破),子粒开始出现固有颜色,表面有光泽时即可收获;用于加工产品,宜在完熟期后,子粒内含物已完全硬化,用指甲不易掐破,子粒表面有鲜明光泽,果穗包叶转白时才收获。

    5 适时采收

    一般在玉米吐丝后20~25d即在果穗籽粒略转色,或在花丝转黑色时,或玉米粒挤破时粒中流出的物质呈乳状或糊状时即为适宜采收期,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避免过早或过迟收获,以保证甜玉米果穗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市场的销售率。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