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抓住仔猪出生、断奶、转群等几个关键时期应用复合生物菌的情况,研究其对仔猪肠道正常菌群、防治肠道疾病、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拮抗作用等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用制剂
复合生物菌:由公主岭生物研究所提供。
治菌磺:由吉林省华牧动物保健品公司提供。
盐酸金霉素:由福州抗生素厂生产,20万/g。
1.1.2试验动物
本次试验挑选8头英白母猪,生产性能基本相似,分娩日期相同或接近,经产胎次为2~4胎,窝产仔数在10~12头之间。母猪分娩后,按每窝实产仔猪数分为2组,窝间不混群,初生体重基本相同。
1.2饲养管理
饲养程序和防疫程序均按常规进行,仔猪28d断奶。
1.3试验设计
1.3.1试验分组
试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仔猪从出生后吃第1次初乳前,灌服复合生物液菌2mL,每日1次,至7日龄。1周后,用复合生物菌粒菌3%混入饲料中饲喂,至60日龄。对照组从补料开始在饲料中添加0.04%盐酸金霉素,至60日龄。
1.3.2攻毒试验
于仔猪10日龄时分别从试验组和对照组选取5头仔猪,分别灌服30mL致病性大肠杆菌,观察仔猪粪便的变化及临床反应,并测定肠道菌群的变化,同与添加盐酸金霉素但未攻毒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1.4试验测试程序
1.4.1仔猪粪便情况记录
从仔猪出生后开始全面记录各窝仔猪的健康及下痢情况,主要有下痢仔猪的猪号、窝号、第一次下痢时间、处置方法、治愈情况、死亡数量及诊断结果。试验期间,凡试验组仔猪出现下痢,一律用复合生物菌按每日每次5mL剂量治疗,对照组仔猪发病完全用治菌磺治疗,剂量为0.2~0.3mL/kg,隔日一次,不混用。死亡剖检诊断:对应用复合生物菌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非其他原因导致死亡的仔猪,进行尸体剖检,并由兽医作出诊断。
1.4.2肠道菌群测定
以无菌操作采取直肠内10cm处粪便样品,即用灭菌好的带有塞子的玻璃管将棉拭送入直肠内10cm处,以棉拭将管塞顶掉,然后取粪样或内容物,再将棉拭撤回管内,一同取出。取出后放入盛有CO2的无菌试管内,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分离培养。采样时间为2h,6h,12h及1d,2d,4d,7d,14d,28d,60d。在无菌室内采取样品0.1g,以灭菌的稀释液将样品稀释成10-2,10-3,10-4,10-5,10-6,10-7,用灭菌的滴管从高倍稀释液开始分别取液一滴(0.01mL/滴),滴入各选择培养基中,用曲玻棒推匀,每个稀释度做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大肠杆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在37℃条件下培养24h;其它2种菌为厌氧菌,采用李伏夫氏法培养。
1.4.3抗病力测定
仔猪下痢致病性大肠杆菌:从猪场患病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增菌,为10~12亿个/mL。于仔猪10日龄时分别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选5头体重基本相同的健康仔猪,每头灌服大肠杆菌肉汤培养物30mL,观察仔猪粪便的变化及其它临床反应,同时对直肠内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进行测定。
2试验结果与分析
3讨论
3.1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本试验仔猪一出生就开始口服复合生物菌,并跟踪检测直肠的主要正常菌群数,直肠内主要菌群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而且,在仔猪出生3日龄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始终占优势。复合生物菌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肠道内的繁殖,并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对于仔猪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与Gedek(1987),张国龙(199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直肠正常菌群没有表现出提前定植的趋势,因为正常情况下,仔猪出生后6h就可以在肠道内检测到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出生后24h主要正常菌群都可在直肠内检出。
3.2对肠道疾病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针对仔猪的常见病下痢(黄、白痢)应用复合生物菌制剂来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取得了肯定的结果。对试验期仔猪的记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在仔猪出生后的0~15日龄发病率高,在断奶后一周内下痢、腹泻也时有发生。使用复合生物菌防治仔猪黄、白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且优于抗生素组。尤其是初生后立即灌服复合菌预防仔猪黄痢效果显著。
3.3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拮抗作用
在攻毒试验中,试验组表现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抵抗力,给予致病性大肠杆菌后,对照组攻毒的5头仔猪均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症状,而试验组却没有表现出腹泻症状。这种外在的表现与肠道中微生态菌群的变化是一致的,试验组攻毒后,正常菌群基本变化不大。但对照组攻毒后大肠杆菌数明显高于试验组,双歧杆菌则明显低于未攻毒的而又未服复合生物菌的对照组。
因此,复合生物菌本身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以至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表现不出致病作用。因此,复合生物菌有助于仔猪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菌地位的巩固,对仔猪肠道性疫病有明显的抵抗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用制剂
复合生物菌:由公主岭生物研究所提供。
治菌磺:由吉林省华牧动物保健品公司提供。
盐酸金霉素:由福州抗生素厂生产,20万/g。
1.1.2试验动物
本次试验挑选8头英白母猪,生产性能基本相似,分娩日期相同或接近,经产胎次为2~4胎,窝产仔数在10~12头之间。母猪分娩后,按每窝实产仔猪数分为2组,窝间不混群,初生体重基本相同。
1.2饲养管理
饲养程序和防疫程序均按常规进行,仔猪28d断奶。
1.3试验设计
1.3.1试验分组
试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仔猪从出生后吃第1次初乳前,灌服复合生物液菌2mL,每日1次,至7日龄。1周后,用复合生物菌粒菌3%混入饲料中饲喂,至60日龄。对照组从补料开始在饲料中添加0.04%盐酸金霉素,至60日龄。
1.3.2攻毒试验
于仔猪10日龄时分别从试验组和对照组选取5头仔猪,分别灌服30mL致病性大肠杆菌,观察仔猪粪便的变化及临床反应,并测定肠道菌群的变化,同与添加盐酸金霉素但未攻毒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1.4试验测试程序
1.4.1仔猪粪便情况记录
从仔猪出生后开始全面记录各窝仔猪的健康及下痢情况,主要有下痢仔猪的猪号、窝号、第一次下痢时间、处置方法、治愈情况、死亡数量及诊断结果。试验期间,凡试验组仔猪出现下痢,一律用复合生物菌按每日每次5mL剂量治疗,对照组仔猪发病完全用治菌磺治疗,剂量为0.2~0.3mL/kg,隔日一次,不混用。死亡剖检诊断:对应用复合生物菌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非其他原因导致死亡的仔猪,进行尸体剖检,并由兽医作出诊断。
1.4.2肠道菌群测定
以无菌操作采取直肠内10cm处粪便样品,即用灭菌好的带有塞子的玻璃管将棉拭送入直肠内10cm处,以棉拭将管塞顶掉,然后取粪样或内容物,再将棉拭撤回管内,一同取出。取出后放入盛有CO2的无菌试管内,迅速带回实验室进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分离培养。采样时间为2h,6h,12h及1d,2d,4d,7d,14d,28d,60d。在无菌室内采取样品0.1g,以灭菌的稀释液将样品稀释成10-2,10-3,10-4,10-5,10-6,10-7,用灭菌的滴管从高倍稀释液开始分别取液一滴(0.01mL/滴),滴入各选择培养基中,用曲玻棒推匀,每个稀释度做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大肠杆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在37℃条件下培养24h;其它2种菌为厌氧菌,采用李伏夫氏法培养。
1.4.3抗病力测定
仔猪下痢致病性大肠杆菌:从猪场患病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普通肉汤培养基增菌,为10~12亿个/mL。于仔猪10日龄时分别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选5头体重基本相同的健康仔猪,每头灌服大肠杆菌肉汤培养物30mL,观察仔猪粪便的变化及其它临床反应,同时对直肠内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进行测定。
2试验结果与分析
3讨论
3.1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本试验仔猪一出生就开始口服复合生物菌,并跟踪检测直肠的主要正常菌群数,直肠内主要菌群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而且,在仔猪出生3日龄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始终占优势。复合生物菌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在肠道内的繁殖,并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对于仔猪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与Gedek(1987),张国龙(199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直肠正常菌群没有表现出提前定植的趋势,因为正常情况下,仔猪出生后6h就可以在肠道内检测到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出生后24h主要正常菌群都可在直肠内检出。
3.2对肠道疾病的防治效果
本试验针对仔猪的常见病下痢(黄、白痢)应用复合生物菌制剂来替代抗生素类药物,取得了肯定的结果。对试验期仔猪的记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在仔猪出生后的0~15日龄发病率高,在断奶后一周内下痢、腹泻也时有发生。使用复合生物菌防治仔猪黄、白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且优于抗生素组。尤其是初生后立即灌服复合菌预防仔猪黄痢效果显著。
3.3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拮抗作用
在攻毒试验中,试验组表现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抵抗力,给予致病性大肠杆菌后,对照组攻毒的5头仔猪均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症状,而试验组却没有表现出腹泻症状。这种外在的表现与肠道中微生态菌群的变化是一致的,试验组攻毒后,正常菌群基本变化不大。但对照组攻毒后大肠杆菌数明显高于试验组,双歧杆菌则明显低于未攻毒的而又未服复合生物菌的对照组。
因此,复合生物菌本身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以至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表现不出致病作用。因此,复合生物菌有助于仔猪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菌地位的巩固,对仔猪肠道性疫病有明显的抵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