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地窖建设标准及贮藏技术_生姜种植技术

2013-01-02
生姜喜温暖湿润,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干又怕湿。生姜贮藏在10℃以下易受冻害,贮温高时又易发芽,相对湿度过低,姜块会失水萎缩,湿度高时易腐烂,促进发芽。一般贮藏温度应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所以,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几年来,莱芜市生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生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由于传统的井窖贮藏量小,再加上贮藏质量很难保证,给出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出口受阻。立足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市场调研。地窖贮藏优越于传统的井窖储藏,一是12月到翌年的1~2月份,寒冬收购生姜运输比较困难,保温措施不好处理,易受冻害,影响外销,把姜窖建在生产车间地下,不影响地面建筑物,还可以减少操作工序,可直接进入冲洗,包装;二是杜绝了药物处理,实行一层姜一层沙的贮藏办法,彻底解决了用药导致残留的问题;三是解决了传统窖贮因风干、氧化等原因造成的姜块外观腐烂、癞皮斑、虫咬斑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上水烂窖,焖井和排水、排气、排湿及温度调节问题;四是调节了淡旺季市场,并根据市场行情待价出售,规避了市场风险。

1技术标准

姜窖主要有井筒、向道、贮室三部分组成。井筒:一般井筒深度4~6m,井筒直径1.5m,根据土质结构情况,也可适当加深,井筒用砖垒砌,依据大小制做罐笼,进行搬运生姜。为了预防停电影响正常作业,也可以设立副井道,建成阶梯式为宜。向道:主向道的高度1.8m以上,宽2m,长度根据窖井的规模确定,既可长也可短。用砖或楼板封顶,主向道底部需建立排水沟,窖井内的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蓄水池,各分贮室也需要建立较小的排水沟,与主向道排水沟相连,便于积水疏浚。一旦蓄水池积水满溢,立即用设置的水泵把所有的积水抽出,防止烂窖。为了使窖井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在主向道的两侧各建立一个通风口,形成高低压,风口大约30公分左右,并且地窖内挂几个测温器。贮室:建立生姜贮藏室要本着宜窄不宜宽,宜长不宜短的原则,预防焖姜。其单个贮姜室一般标准要求为:长5m,宽1.4m,高1.8m。地质条件好的,土质坚硬贮姜室不用采取任何处理,如果地质条件差,要用砖垒砌处理为宜。

2贮藏方法

生姜在霜降至立冬期间收获,要求根茎充分成熟、饱满、坚挺,且表面呈浅黄色至黄褐色,叶片半干萎。表皮易剥落,已发芽、皱缩、软化及表面变成紫色的姜块均不适于贮藏。收获生姜应选在阴天或晴天早晨进行,不要在晴天烈日下收获,以免日晒过度,雨天和雨后收获的也不耐贮藏。姜采收时,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贮藏用的姜块一般要求不带泥,带泥过湿的可稍加晾晒,但不宜在田间过夜,晾干后即装筐预贮。

生姜入窖时晴天为最佳,要先在贮室底面铺一层5~6cm的湿沙,然后放姜,若贮室底土壤干燥,放姜前应喷水,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在窖内可贮藏3~5年品质不变坏,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贮室内贮放生姜不宜太满,以贮室顶部留有30cm空隙为宜,有利空气流通。

鲜姜入窖后,暂时不宜封口,任其放置10~15天,实行自然通风,让入窖后的生姜进行休眠圆头,20~25天后封口,一般大雪前为宜,存放生姜的主向道的温度控制在10~13℃,温度过高,超过15℃,生姜易发芽;温度过低,低于10℃,生姜易受冻,不能长期贮藏。

贮藏期生姜糠头,也叫虫头,是覃蚊幼虫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清理窖洞开始,首先窖洞清理整洁后,用百菌清或80%敌敌畏原液喷洒。存放时应一层姜一层沙,既简便又省事,成本低,防治效果好。使姜块外观无腐烂斑、癞皮斑、虫咬斑,从而保持了生姜的质量。

3效益分析

建立大容量生姜地窖,一方面调控了市场,规避了风险,充分发挥了“蓄水池”和“桥头堡”的作用,使生姜待业销售;另一方面生姜由贮户直接收购,缩短销售周期,让农民直接获利,实现企业与姜农“双赢”目的。

以建设500t生姜地窖,按80%储藏能力计算,能储藏400吨嫩姜。今年秋后嫩姜收购价1.4元/斤,明年春天可销售。以近三年生姜市场平均价格2.8元/斤计算,每市斤姜的价格差为1.4元,按建设500t的地窖计算,当年可获利112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客观。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