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是重庆市的三大生姜主产区之一,2005年生姜面积发展到1267公顷,其中仔姜面积占70%以上,生姜已被列为该地区“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然而,做大、做强生姜产业,在生产上首先遇到的就是姜瘟病问题。随着生姜面积的增加,姜瘟病的发生在荣昌地区呈现扩大的趋势,有的年份在老姜区危害相当严重,减产达50%以上,农户不得不放弃生姜这种高效作物的种植,改种他们不熟悉的其它作物。其次是轮作问题。生姜易感姜瘟病,忌连作,较好的办法是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以切断土壤病源菌的传播途径,但此法的推行在荣昌地区受到土地面积的极大制约。人均耕地只有0.053公顷,且大多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严峻现实,轮作非常困难。能不能打破常规、在有限的土地上连作生姜并获得高产,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讨。
1 初步效果
1.1 避免了姜瘟病的危害
在荣昌地区,姜瘟病常于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多呈零星分布,一般危害不大。7月中、下旬,姜瘟病逐渐进入发病高峰期,而此时的仔姜已进入到收获的扫尾阶段,正好可避过姜瘟病发病高峰期。
1.2 经济效益高
在仔姜连作示范区,常年产量可保持在25~30吨/公顷,且市场畅销不衰,年产值5~9万元/公顷。产量高的可达到35~40吨/公顷,产值12~15万元/公顷,种植1公顷仔姜的效益相当于5公顷蚕桑或10公顷水稻的效益。
1.3 连作时间长
核心示范区中有80%以上的农户,在同一地块上连作仔姜的年限超过了5年。
2 连作模式及主要配套措施
2.1 连作模式
仔姜→休耕…仔姜→休耕…仔姜→休耕…仔姜→休耕…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循环反复。
2.2 主要配套措施
2.2.1 选用良种 以重庆白姜和乐山大白姜做姜种为宜。要求姜块粗壮、节密、无病、无冻伤;仔姜生长快、外观美、质地脆嫩、纤维少。
2.2.2 埂子栽培 做埂子时间一般在头年的11~12月。畦面净宽150cm,人行道宽60cm。在畦面内横向开短沟做埂子,每沟间隔33cm,沟深23~27cm,每公顷开沟作埂14000~16000道。沟底挖松10cm左右。
2.2.3 提早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多在雨水至惊蛰,采用天地膜双层覆盖的或姜种已催芽的,还可适当提早播种。地膜在畦面四周用土压严、压实,以利于保湿、保温、早出苗。
2.2.4 高密度栽培 每公顷开横沟15000道左右,平均每公顷栽姜225000~300000株,用种量达到7.5~10吨。此栽植密度比常规栽培方式高出1倍以上,用种量高20%左右。
2.2.5 早收仔姜 当地面长出3根姜苗、地下长出2个分枝、长15~20cm并充分膨大时方可开始采收仔姜。荣昌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陆续采收上市,7~8月采收完毕。每株可收仔姜0.15~0.2kg,高产的达到0.3~0.4kg。此时,仔姜产品洁白脆嫩、粗纤维少、入口化渣、辛香可口,可作为多种菜肴的配料、淹制泡菜和咸菜等,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上等蔬菜。
2.2.6 休耕养土 多年实践证明,收获仔姜后至下一季播种之前,应全程保持姜土的清耕状态,不得栽种其它任何作物,让土壤休息,可起到类似轮作的作用。反之,若栽种了秋红苕、秋洋芋、秋菜豆等农作物,虽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一季收入,但对第2年的仔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品质变差、产量下降、抗性减弱,得不偿失。为了保持姜土休耕过程中的清耕状态,生长的杂草应及时铲掉,就地与油菜壳、麦秸和收集到的其它大量青草等一起用塑料薄膜密闭,进行堆沤发酵,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2.2.7 深翻 在休耕期间的9~10月,进行一次翻耕,深度在35cm以上,以利用强烈的阳光暴晒、风化、消毒,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疏散、肥沃的土壤条件。
3 前景展望
―般来说,连作对于许多蔬菜作物都可能出现土壤酸化、板结、养分失衡、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和残留的病虫害日益增多、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等一系列问题。而荣昌地区的仔姜连作模式,却未曾产生这些不良影响,且为广大姜农乐意采用,在新姜区累计推广了1800公顷以上,仅“十五”期间就推广了1200多公顷,增加收人上千万元。这一事实说明,该模式的运用是成功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克服了南方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致富一方百姓,为提高种植水平探索了一条新路,特别是对于打造生姜的地域品牌,做大、做响生姜之乡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该模式也给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仔姜连作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课题。
1 初步效果
1.1 避免了姜瘟病的危害
在荣昌地区,姜瘟病常于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多呈零星分布,一般危害不大。7月中、下旬,姜瘟病逐渐进入发病高峰期,而此时的仔姜已进入到收获的扫尾阶段,正好可避过姜瘟病发病高峰期。
1.2 经济效益高
在仔姜连作示范区,常年产量可保持在25~30吨/公顷,且市场畅销不衰,年产值5~9万元/公顷。产量高的可达到35~40吨/公顷,产值12~15万元/公顷,种植1公顷仔姜的效益相当于5公顷蚕桑或10公顷水稻的效益。
1.3 连作时间长
核心示范区中有80%以上的农户,在同一地块上连作仔姜的年限超过了5年。
2 连作模式及主要配套措施
2.1 连作模式
仔姜→休耕…仔姜→休耕…仔姜→休耕…仔姜→休耕…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循环反复。
2.2 主要配套措施
2.2.1 选用良种 以重庆白姜和乐山大白姜做姜种为宜。要求姜块粗壮、节密、无病、无冻伤;仔姜生长快、外观美、质地脆嫩、纤维少。
2.2.2 埂子栽培 做埂子时间一般在头年的11~12月。畦面净宽150cm,人行道宽60cm。在畦面内横向开短沟做埂子,每沟间隔33cm,沟深23~27cm,每公顷开沟作埂14000~16000道。沟底挖松10cm左右。
2.2.3 提早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多在雨水至惊蛰,采用天地膜双层覆盖的或姜种已催芽的,还可适当提早播种。地膜在畦面四周用土压严、压实,以利于保湿、保温、早出苗。
2.2.4 高密度栽培 每公顷开横沟15000道左右,平均每公顷栽姜225000~300000株,用种量达到7.5~10吨。此栽植密度比常规栽培方式高出1倍以上,用种量高20%左右。
2.2.5 早收仔姜 当地面长出3根姜苗、地下长出2个分枝、长15~20cm并充分膨大时方可开始采收仔姜。荣昌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陆续采收上市,7~8月采收完毕。每株可收仔姜0.15~0.2kg,高产的达到0.3~0.4kg。此时,仔姜产品洁白脆嫩、粗纤维少、入口化渣、辛香可口,可作为多种菜肴的配料、淹制泡菜和咸菜等,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上等蔬菜。
2.2.6 休耕养土 多年实践证明,收获仔姜后至下一季播种之前,应全程保持姜土的清耕状态,不得栽种其它任何作物,让土壤休息,可起到类似轮作的作用。反之,若栽种了秋红苕、秋洋芋、秋菜豆等农作物,虽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一季收入,但对第2年的仔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品质变差、产量下降、抗性减弱,得不偿失。为了保持姜土休耕过程中的清耕状态,生长的杂草应及时铲掉,就地与油菜壳、麦秸和收集到的其它大量青草等一起用塑料薄膜密闭,进行堆沤发酵,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2.2.7 深翻 在休耕期间的9~10月,进行一次翻耕,深度在35cm以上,以利用强烈的阳光暴晒、风化、消毒,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疏散、肥沃的土壤条件。
3 前景展望
―般来说,连作对于许多蔬菜作物都可能出现土壤酸化、板结、养分失衡、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和残留的病虫害日益增多、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等一系列问题。而荣昌地区的仔姜连作模式,却未曾产生这些不良影响,且为广大姜农乐意采用,在新姜区累计推广了1800公顷以上,仅“十五”期间就推广了1200多公顷,增加收人上千万元。这一事实说明,该模式的运用是成功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克服了南方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致富一方百姓,为提高种植水平探索了一条新路,特别是对于打造生姜的地域品牌,做大、做响生姜之乡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该模式也给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仔姜连作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