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蒜苗以其鲜嫩可口,兼可调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且生长时间短,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青蒜苗已成为南昌地区主要栽培的蔬菜品种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青蒜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且对其品质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发展无公害青蒜苗生产成为当务之急。现将南昌地区无公害青蒜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作畦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近2~3年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整地时,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尿素6~8kg或碳酸氢铵20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钾20kg。土壤耕翻后耙细整平,作平畦、高畦或高垄。平畦宽1.5~1.7m,高畦宽60~70cm、高8~10cm、畦间距30~35cm,高垄宽30~40cm、高8~10cm、垄间距20~25cm。
2种子准备
2.1品种选择
为了达到蒜苗早熟丰产、供应期长的目的,以选早熟、叶肥嫩、蜡粉少的品种为好。如成都的云顶早、二水早,上海的崇明大蒜,广西的全州肉蒜,地方品种紫皮蒜等。
2.2种子处理
对种蒜进行选择与分级。精选具有品种特征、肥大圆整、蒜瓣整齐、无病斑、无损伤的蒜头,淘汰夹瓣蒜。选择无伤残、无霉烂、无虫蛀、顶芽未受伤的蒜瓣,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进行播种。播种前,将选好的种蒜用清水浸泡1天,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h,捞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
3分期播种
秋季播种,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0~22℃时进行。根据南昌地区气候特点及栽培习惯,可在8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陆续播种,赶在中秋节、国庆节先后上市,一直延续到春节,收获期长,经济效益可观。一般选择平畦栽培,既简单又便于管理。畦宽1.5~1.7m,行株距12cm×8cm,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00~150kg。可开沟或打孔播种。
①开沟播种先在栽培畦一侧开沟,深3~4cm,按株距播种,再按行距开第2条沟,用沟土覆盖第1条沟,依此顺序进行。播完后耙平畦面,浇水。
②打孔播种按行、株距打孔,深3~4cm,每孔播1枚种蒜瓣,然后覆土整平,浇水。
栽培畦整平后,采用苗前除草。667平方米用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150ml或24%乙氧氟草醚50~100ml对水50kg喷洒。喷后薄盖一层稻草。
4肥水管理
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以保持青蒜苗青翠鲜嫩、辛香可口的特色风味。
①出苗期播种后若土壤过干,须立即灌水,确保蒜苗早出并整齐。齐苗后,播后40天内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浇施腐熟稀薄粪水1000~1500kg或尿素3~5kg。若土壤较干,追肥后再灌1次促苗水。
②幼苗期幼苗长出3片叶后,薄施1次速效肥提苗,每667平方米施沼液2000kg或尿素6~7kg,并中耕除草。
③成苗期5叶期,视苗情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6kg、硫酸钾5~10kg。
5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无公害标准。
5.1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或脱毒蒜种、播前晒种2~3天等措施提高抵抗力;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如深耕土壤、清洁田园、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有机肥充分腐熟、种植密度适宜、水肥合理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5.2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天敌,如保护并利用蜘蛛、蜻蜓等捕食害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每667平方米用Bt乳剂2~3kg防治葱蝇幼虫等。
5.3物理防治
用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5比例配成溶液,每150~200平方米放置1盆,随时添加药液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5.4药剂防治害虫(韭蛆)
①喷洒成虫盛发期或蛹羽化盛期,在田间喷30%佳盛微囊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顺垄撒施2.5%敌百虫粉剂2~2.5kg/667平方米,或上午9∶00~11∶00喷洒25%鑫博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②灌根在大蒜烂母期进行药剂灌根防治,选用30%佳盛微囊悬浮剂50~100m1或1.1%苦参碱粉剂2~4kg,20%吡辛乳油(韭保净)1000ml,稀释成1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大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若随浇水滴药灌溉,用量加倍。
5.5药剂防治病害
①紫斑病发病初期,用60%百泰可分散剂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10~15天喷1次,连续1~2次。
②病毒病发病初期用60%百泰可分散剂8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喷雾,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0.5%抗毒剂1号水剂25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100ml,10~15天1次,连灌2~3次。
6采收上市
蒜苗长到20cm以上后,可陆续分批选收,或者隔株采收,收后再施追肥促长。采收的方法,一般连根拔起,洗净泥土杂物,按长短包装上市。
1整地作畦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近2~3年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整地时,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5000kg、尿素6~8kg或碳酸氢铵20kg、过磷酸钙40kg、硫酸钾20kg。土壤耕翻后耙细整平,作平畦、高畦或高垄。平畦宽1.5~1.7m,高畦宽60~70cm、高8~10cm、畦间距30~35cm,高垄宽30~40cm、高8~10cm、垄间距20~25cm。
2种子准备
2.1品种选择
为了达到蒜苗早熟丰产、供应期长的目的,以选早熟、叶肥嫩、蜡粉少的品种为好。如成都的云顶早、二水早,上海的崇明大蒜,广西的全州肉蒜,地方品种紫皮蒜等。
2.2种子处理
对种蒜进行选择与分级。精选具有品种特征、肥大圆整、蒜瓣整齐、无病斑、无损伤的蒜头,淘汰夹瓣蒜。选择无伤残、无霉烂、无虫蛀、顶芽未受伤的蒜瓣,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进行播种。播种前,将选好的种蒜用清水浸泡1天,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h,捞出沥干水分即可播种。
3分期播种
秋季播种,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20~22℃时进行。根据南昌地区气候特点及栽培习惯,可在8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陆续播种,赶在中秋节、国庆节先后上市,一直延续到春节,收获期长,经济效益可观。一般选择平畦栽培,既简单又便于管理。畦宽1.5~1.7m,行株距12cm×8cm,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00~150kg。可开沟或打孔播种。
①开沟播种先在栽培畦一侧开沟,深3~4cm,按株距播种,再按行距开第2条沟,用沟土覆盖第1条沟,依此顺序进行。播完后耙平畦面,浇水。
②打孔播种按行、株距打孔,深3~4cm,每孔播1枚种蒜瓣,然后覆土整平,浇水。
栽培畦整平后,采用苗前除草。667平方米用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150ml或24%乙氧氟草醚50~100ml对水50kg喷洒。喷后薄盖一层稻草。
4肥水管理
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以保持青蒜苗青翠鲜嫩、辛香可口的特色风味。
①出苗期播种后若土壤过干,须立即灌水,确保蒜苗早出并整齐。齐苗后,播后40天内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浇施腐熟稀薄粪水1000~1500kg或尿素3~5kg。若土壤较干,追肥后再灌1次促苗水。
②幼苗期幼苗长出3片叶后,薄施1次速效肥提苗,每667平方米施沼液2000kg或尿素6~7kg,并中耕除草。
③成苗期5叶期,视苗情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6kg、硫酸钾5~10kg。
5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无公害标准。
5.1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或脱毒蒜种、播前晒种2~3天等措施提高抵抗力;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如深耕土壤、清洁田园、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有机肥充分腐熟、种植密度适宜、水肥合理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5.2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天敌,如保护并利用蜘蛛、蜻蜓等捕食害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每667平方米用Bt乳剂2~3kg防治葱蝇幼虫等。
5.3物理防治
用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5比例配成溶液,每150~200平方米放置1盆,随时添加药液保持不干,诱杀种蝇类害虫。
5.4药剂防治害虫(韭蛆)
①喷洒成虫盛发期或蛹羽化盛期,在田间喷30%佳盛微囊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顺垄撒施2.5%敌百虫粉剂2~2.5kg/667平方米,或上午9∶00~11∶00喷洒25%鑫博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②灌根在大蒜烂母期进行药剂灌根防治,选用30%佳盛微囊悬浮剂50~100m1或1.1%苦参碱粉剂2~4kg,20%吡辛乳油(韭保净)1000ml,稀释成1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大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若随浇水滴药灌溉,用量加倍。
5.5药剂防治病害
①紫斑病发病初期,用60%百泰可分散剂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10~15天喷1次,连续1~2次。
②病毒病发病初期用60%百泰可分散剂8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喷雾,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0.5%抗毒剂1号水剂25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100ml,10~15天1次,连灌2~3次。
6采收上市
蒜苗长到20cm以上后,可陆续分批选收,或者隔株采收,收后再施追肥促长。采收的方法,一般连根拔起,洗净泥土杂物,按长短包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