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卷叶蛾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8毫米,淡黄褐色,前翅中央及翅尖有3条褐色斜行宽纹带,中间一条近中央分叉成“h”形,翅尖一条分叉成“V”形。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块,上覆盖有胶质薄膜。幼虫成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橙黄,胸部黄绿色,各节有突起物。蛹纺锤形,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一排小刺突。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区不同而异,湖北发生3~4代,江苏、安徽发生4~5代,江西、湖北发生5~6代,广西、广东发生6~7代,台湾发生8~9代冬季以幼虫及蛹在树冠表面10厘米叶层卷叶苞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左右发生第一代,以后每月发生1代,且世代重叠;高峰期明显,但全年以春茶发生较严重。7月以后气温升高,有利于天敌活动,故虫口密度有所下降。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间,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块产于老熟叶背面,每头虫产卵100粒左右。幼成活跃,孵化后能爬行和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将芽叶缀合成苞,吃完后再转移为害,3龄前为害芽头和第一张叶,3龄后老叶和嫩叶都遭为害,一个幼虫一生可为害8张叶片左右,老熟后就在老叶中化蛹。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8毫米,淡黄褐色,前翅中央及翅尖有3条褐色斜行宽纹带,中间一条近中央分叉成“h”形,翅尖一条分叉成“V”形。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块,上覆盖有胶质薄膜。幼虫成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橙黄,胸部黄绿色,各节有突起物。蛹纺锤形,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一排小刺突。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区不同而异,湖北发生3~4代,江苏、安徽发生4~5代,江西、湖北发生5~6代,广西、广东发生6~7代,台湾发生8~9代冬季以幼虫及蛹在树冠表面10厘米叶层卷叶苞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左右发生第一代,以后每月发生1代,且世代重叠;高峰期明显,但全年以春茶发生较严重。7月以后气温升高,有利于天敌活动,故虫口密度有所下降。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间,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块产于老熟叶背面,每头虫产卵100粒左右。幼成活跃,孵化后能爬行和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将芽叶缀合成苞,吃完后再转移为害,3龄前为害芽头和第一张叶,3龄后老叶和嫩叶都遭为害,一个幼虫一生可为害8张叶片左右,老熟后就在老叶中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