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草莓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品种布局和栽植模式不断优化,栽培效益稳步增加,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选择适宜的土壤环境
选择地势平担,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沙质或壤质土壤,灌溉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符合GB/T18407.1-2001的规定。
二、品种选择
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应选择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荫、抗白粉病、休眠期较短的优良品种,如春香、丰香、明宝、新明星等。露地栽培应选择休眠期较长,花芽分化,较强的品种,如戈拉雷、索非亚、826等。
三、种苗繁殖
1.选好苗圃地、培肥地力。
苗圃地应选择地面平坦、通风透光、土质疏松、排灌两便、无病虫害的沙壤土地块。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千克左右,尿素4~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土壤耕翻20~25厘米,耙平整细,做成高畦。
2.母株的选择栽植。
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种苗。当大田草莓采收刚结束或近结束时,及早在保护地内或田间选择母株,并带土移植。栽植时要去掉母株的老叶、残叶等。栽植行距1~2米,株距0.4~1米。具体要求应根据品种特性、栽植时期、栽培条件而定。
3.匍匐茎繁殖。
(1)秋繁。9月下旬~10月中旬栽植。栽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活棵。越冬管理主要是防寒、保温;春季应及时松土,除草,浇水,保摘并及时摘除花序,拔除病株、杂株,清除老叶和引压匍匐茎。翌年7月中下旬,自母株上选择健壮无病,具有2~3片真叶并已扎根的幼苗进行断株,移入钵内或假植分苗床,时间50~60天,以培育健壮苗,供大田定植。
(2)春繁。在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母株,也可从上年生产田中选择优质的种苗作母株,方法同秋繁,但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草莓根系及地上部生长,入夏后,注意防暴雨高温。培育出的壮苗要求带有5~7片真叶,根茎粗度达0.5~0.8厘米,须根多,植株鲜重40克以上,地下部重约占地上部重的1/2。
四、定植
1.定植前准备。
施肥,整地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化学钾肥(氧化钾)10~15千克;制作高垄,精细整地,按垄面宽5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高15~20厘米制作高垄。然后覆地膜,周围用土压紧,待栽。
2.适期定植。
草莓的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栽培均在秋季定植,即9月底~10月初,选择傍晚定植。按垄栽两行,株距15厘米进行定植,密度为10000株/亩。
五、科学管理
1.温度和温湿管理。
草莓露地栽培,冬季可采用腐熟的有机肥及无病虫害的麦草、稻草、树叶、玉米秆等进行覆盖防寒。春季土壤解冻及时除去覆盖物。
保护地栽培:10月底~11月初,盖膜保温。现蕾前后,白天棚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5℃~10℃;开花结果期24℃~26℃,夜间保持5℃~8℃;采果期20℃~24℃,夜间保持5℃左右,超过30℃通风。进入冬季,随外界气温下降,大棚内可加设小棚覆盖,保持棚内温度最低在5℃以上。棚内湿度过高应时及时通风。
2.肥水管理。
定植后立即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并起到降温作用,直至秧苗成活为止。
缓苗后植株开始旺盛生长。视实际情况每亩施尿素8~12千克,并结合灌水,促进植株生长,形成饱满的花芽。露地栽培在土壤封冻前灌一次防冻水,翌年春天,于花前结合灌水每亩应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0~15千克,在初花期、盛花期、坐果初期,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放1~2次。保护地栽培追肥从花序现蕾开始后20天、第一次采收高峰过后各追肥一次,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15-15-15)8~12千克。除了根部追肥外,还需叶面追肥,结果期喷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3.植株整理。
及时摘除赘芽、老叶、黄叶、病叶和葡萄茎、级序高的花蕾、小果及少数畸形果。
4.辅助授粉。
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棚室很少通风,同时蜜蜂等昆虫活动少,影响草莓授粉授精,每半亩棚室放置一只蜂箱。也可在中午10时人工用毛笔沾花授粉。
六、病虫防治
1.主要病虫害。
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蚜虫、地老虎、金龟子等。
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秧苗,加强栽培管理,日光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清洁田园。
七、采收
在果面三分之一转经,肉质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收。
一、选择适宜的土壤环境
选择地势平担,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沙质或壤质土壤,灌溉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符合GB/T18407.1-2001的规定。
二、品种选择
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应选择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荫、抗白粉病、休眠期较短的优良品种,如春香、丰香、明宝、新明星等。露地栽培应选择休眠期较长,花芽分化,较强的品种,如戈拉雷、索非亚、826等。
三、种苗繁殖
1.选好苗圃地、培肥地力。
苗圃地应选择地面平坦、通风透光、土质疏松、排灌两便、无病虫害的沙壤土地块。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千克左右,尿素4~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土壤耕翻20~25厘米,耙平整细,做成高畦。
2.母株的选择栽植。
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种苗。当大田草莓采收刚结束或近结束时,及早在保护地内或田间选择母株,并带土移植。栽植时要去掉母株的老叶、残叶等。栽植行距1~2米,株距0.4~1米。具体要求应根据品种特性、栽植时期、栽培条件而定。
3.匍匐茎繁殖。
(1)秋繁。9月下旬~10月中旬栽植。栽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活棵。越冬管理主要是防寒、保温;春季应及时松土,除草,浇水,保摘并及时摘除花序,拔除病株、杂株,清除老叶和引压匍匐茎。翌年7月中下旬,自母株上选择健壮无病,具有2~3片真叶并已扎根的幼苗进行断株,移入钵内或假植分苗床,时间50~60天,以培育健壮苗,供大田定植。
(2)春繁。在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母株,也可从上年生产田中选择优质的种苗作母株,方法同秋繁,但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草莓根系及地上部生长,入夏后,注意防暴雨高温。培育出的壮苗要求带有5~7片真叶,根茎粗度达0.5~0.8厘米,须根多,植株鲜重40克以上,地下部重约占地上部重的1/2。
四、定植
1.定植前准备。
施肥,整地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化学钾肥(氧化钾)10~15千克;制作高垄,精细整地,按垄面宽5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高15~20厘米制作高垄。然后覆地膜,周围用土压紧,待栽。
2.适期定植。
草莓的露天栽培和保护地栽培均在秋季定植,即9月底~10月初,选择傍晚定植。按垄栽两行,株距15厘米进行定植,密度为10000株/亩。
五、科学管理
1.温度和温湿管理。
草莓露地栽培,冬季可采用腐熟的有机肥及无病虫害的麦草、稻草、树叶、玉米秆等进行覆盖防寒。春季土壤解冻及时除去覆盖物。
保护地栽培:10月底~11月初,盖膜保温。现蕾前后,白天棚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保持5℃~10℃;开花结果期24℃~26℃,夜间保持5℃~8℃;采果期20℃~24℃,夜间保持5℃左右,超过30℃通风。进入冬季,随外界气温下降,大棚内可加设小棚覆盖,保持棚内温度最低在5℃以上。棚内湿度过高应时及时通风。
2.肥水管理。
定植后立即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并起到降温作用,直至秧苗成活为止。
缓苗后植株开始旺盛生长。视实际情况每亩施尿素8~12千克,并结合灌水,促进植株生长,形成饱满的花芽。露地栽培在土壤封冻前灌一次防冻水,翌年春天,于花前结合灌水每亩应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0~15千克,在初花期、盛花期、坐果初期,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放1~2次。保护地栽培追肥从花序现蕾开始后20天、第一次采收高峰过后各追肥一次,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15-15-15)8~12千克。除了根部追肥外,还需叶面追肥,结果期喷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
3.植株整理。
及时摘除赘芽、老叶、黄叶、病叶和葡萄茎、级序高的花蕾、小果及少数畸形果。
4.辅助授粉。
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棚室很少通风,同时蜜蜂等昆虫活动少,影响草莓授粉授精,每半亩棚室放置一只蜂箱。也可在中午10时人工用毛笔沾花授粉。
六、病虫防治
1.主要病虫害。
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蚜虫、地老虎、金龟子等。
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秧苗,加强栽培管理,日光土壤消毒,合理轮作,清洁田园。
七、采收
在果面三分之一转经,肉质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