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化学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2013-01-20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我国草莓栽培面积已达到36700公顷,居世界各国之首,年总产量35.7万t,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王玉坤等, 2003)。随着栽培模式不断改变和丰香等新草莓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白粉病已成为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草莓白粉病的化学防治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就,特别是腈嘧菌脂的问世,使草莓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 化学防治的常规药剂

    1.1 有机硫类杀菌剂 以代森锰锌为代表的有机硫类杀菌剂,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及病菌孢子萌发,阻止病菌侵入。该类药剂除对白粉病有效外,对草莓的大部分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此类药剂不易产生抗性,但对侵入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少,用药量相对较大。

    1.2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功效,对草莓白粉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由于该类药剂的大多数品种如苯菌灵、硫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在草莓上应用后最终均转化成共同的抑菌毒物多菌灵,因此,长期使用易产生抗性。

    1.3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中的应用,使白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作用机制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故该类药剂又称为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因而干扰菌丝的生长和孢子形成。该类药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兼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这类杀菌剂的品种主要有三唑酮、腈菌唑、四氟醚唑等。三唑酮是1974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率先研制开发的第一代三唑类杀菌剂,1977年由南开大学在国内首先合成。三唑酮在草莓白粉病防治上应用以来,开始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长期使用后白粉病对三唑酮逐渐产生抗性,而且三唑酮在草莓上产生的药害和抑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是继三唑酮之后开发的新一代三唑类杀菌剂。该两种药剂与三唑酮相比药效更强,用药量更少,安全性高,对草莓抑制作用小,是目前草莓生产上用量最大的三唑类药剂。腈菌唑和四氟醚唑无论是治疗作用还是保护作用均明显优于三唑酮(方云博等,1998;吴桂本等,1999)。

    1.4 仿生物植物源杀菌剂 该类药剂在防治草莓白粉病上应用推广是化学防治技术的重大突破,它们的特点:安全无公害,对草莓花、果实安全,没有抑制生长作用。这类药剂的主要品种包括腈嘧菌脂、稀肟菌脂、醚菌脂等。世界上以腈嘧菌脂的使用量为最大,作用机制是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破坏病菌的能量合成,从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该药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促进草莓生长等特点,兼有预防、治疗、铲除以及抑制孢子产生的作用。与三唑类杀菌剂、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苯并咪唑和苯胺类等杀菌剂都没有交互抗性,是取代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药剂。

    2 存在问题

    2.1 白粉病菌抗性严重 三唑类药剂应用20多年以来,白粉病菌对该药剂逐渐产生抗性,国内外的学者对此均有研究报道(张宜绪,1999)。产生抗性的原因是以三唑类药剂为主的复配剂较少,单一药剂的长期使用为病菌提供了选择机会。

    2.2 施药技术落后 我国草莓产区用于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多为腈菌唑或四氟醚唑等单剂,以三唑类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少,应用少,而且大部分种植区长期、单一地使用三唑类杀菌剂,没有与其他传统保护剂杀菌剂或腈嘧菌脂类杀菌剂交替使用,不利于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治理。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腈嘧菌脂类杀菌剂多为进口品种,因其价格昂贵,所以大面积推广难度较大。

    2.3 施药器械陈旧 目前草莓产区的施药机械仍然是以压缩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以及单管喷雾器为主,使用的喷头都是切向离心式流心喷头。据有关专家估计,用这些喷雾器采用大容量喷雾法会损失农药剂量的60%~70%(刘君丽等,1999),既达不到防治效果,又浪费大量农药,还会污染环境,增加防治成本。

    3 化学防治策略与展望

    3.1 推广使用新药剂 近几年一些防治白粉病的新药剂相继问世,如捷利康公司(现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推出一种可以替代三唑类杀菌剂的新产品―aoxystrobin(LCLA5504),比三唑类更广谱,具有内吸治疗和传导作用,与其类似的还在日本的SSF-126、SSF-129,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了E874、韩国SK商事株式会社开发的99%绿颖(矿物油乳油)均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上述药剂与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机制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

    3.2 加快三唑类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开发 白粉病对三唑类药剂的抗性尚属初级阶段,因此,研制开发以三唑类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可以作为三唑类杀菌剂抗性治理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复配不仅在治理抗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增加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谱系。

    3.3 科学合理用药 科学合理的使用药剂不仅能防止和延缓抗药性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将具有内吸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与代森锰锌等混用或与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均可以延缓抗性产生。

    3.4 更新施药器械,提高药效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器械,采用低容量、超低容量及静电喷雾等技术。这样在防治白粉病上既大幅度降低了农药用量,又能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