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国许多地方种植草莓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草莓病害也逐渐加重。
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国许多地方种植草莓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草莓病害也逐渐加重。
1 灰霉病
1.1 症状
该病是我国草莓的一种最主要的病害,在种植期和采收后均可发生,尤以采后发生普遍。田间以果实发病为主。幼果发病先在近果实基部,花萼包裹处或边缘形成淡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的不规则病斑,病部较软。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物,稍一触动就如烟雾状飞散。此外,花瓣、萼片、果柄也有发病。
1.2 防治措施
1.2.1 深沟高畦,实行地膜满畦覆盖。一般沟深应达到0.3―0.4m,同时把地膜盖到近沟底,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加快排水,减轻为害。
1.2.2 一年一栽,加强清园。草莓一年一栽,及时清除老枝叶果。在2月底3月初草莓萌发时,用0.8―1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以减少病菌基数,防止连作障碍。
1.2.3 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同时把密度控制在8000株/亩以内,以利通风透光。
1.2.4 喷药防治,抓好早期预防。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3次。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 白粉病
2.1 症状
整株均可发病。叶片受害,初期呈现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继而在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萎缩、枯焦。幼果受害则停止发育,在果实上密布一层白粉。本病在大棚和温室发生较严重。
2.2 防治措施
在育苗期喷药2―3次,或定植后开花前喷药1―2次,效果较好,药剂可选用25%磺酸丁嘧啶、25%三唑十甲酮等。
3 萎黄病
3.1 症状
凡感染此病的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地下根系变成褐色。新长出的幼叶表现畸形,即3片小叶中有1―2片明显变得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之后叶缘变褐向内凋萎甚至枯死。
3.2 防治措施
主要措施是进行土壤消毒。在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挖除,然后翻耕土壤,并整成畦成垄。雨季过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在畦间灌水,然后用塑料布覆盖1个月左右,依靠太阳照射,使塑料布下达到50摄氏度左右高温,可起到土壤消毒作用。
4 炭疽病
4.1 症状
为害苗期为主。在走茎和叶柄上产生黑色凹陷病斑,植株与幼苗凋萎枯死,根冠部外侧变成褐色。
4.2 防治措施
可在苗床、移栽母株成活至老茎苗伸长时用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4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kg。
5 病毒病
5.1 症状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有五种。(1)斑驳型。叶面不规则褪绿、黄化,呈现斑驳;(2)褐边型。叶片边缘呈规则黄褐色;(3)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4)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5)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
多数一株一症,少数一株多症,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质量明显降低。
5.2 防治措施
当今还未发现“治”草莓病毒病的有效方法,故只能防。除一般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点注意防治蚜虫。在桃蚜发生严重的地区,6―7月间,每隔10―15天喷1次速灭杀丁,有良好防效。
防治草莓病害,除以上各自的特殊防治措施外,以下的综合防治措施更宜多采用。
5.2.1 普遍运用无毒苗,并对苗木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在进行生根粉浸根的同时,按0.1%的比例加入代森铵,或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植株5分钟均有较好的防效。
5.2.2 进行土壤处理,特别是发病的地块。栽前每亩用65%可湿性代森铵1kg,掺细土15kg进行沟或穴施。
5.2.3 用地膜覆盖或地面铺草以提高地温,加速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同时也可减少病害土传机会。
5.2.4 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卫生。在施足腐熟有机肥的同时,结合追施化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拨除病株销毁。防止过密,防止草荒,防止工具带菌。
5.2.5 注意定期换种。一般在新栽植区的周围2km以内无老园时,应4―5年换1次种。周围有老园,2―3年就应该换种。但如遇到草莓长势衰退,产量降低,就应提前换种。
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国许多地方种植草莓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草莓病害也逐渐加重。
1 灰霉病
1.1 症状
该病是我国草莓的一种最主要的病害,在种植期和采收后均可发生,尤以采后发生普遍。田间以果实发病为主。幼果发病先在近果实基部,花萼包裹处或边缘形成淡褐色水渍状、稍凹陷的不规则病斑,病部较软。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物,稍一触动就如烟雾状飞散。此外,花瓣、萼片、果柄也有发病。
1.2 防治措施
1.2.1 深沟高畦,实行地膜满畦覆盖。一般沟深应达到0.3―0.4m,同时把地膜盖到近沟底,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加快排水,减轻为害。
1.2.2 一年一栽,加强清园。草莓一年一栽,及时清除老枝叶果。在2月底3月初草莓萌发时,用0.8―1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以减少病菌基数,防止连作障碍。
1.2.3 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同时把密度控制在8000株/亩以内,以利通风透光。
1.2.4 喷药防治,抓好早期预防。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3次。药剂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2 白粉病
2.1 症状
整株均可发病。叶片受害,初期呈现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继而在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萎缩、枯焦。幼果受害则停止发育,在果实上密布一层白粉。本病在大棚和温室发生较严重。
2.2 防治措施
在育苗期喷药2―3次,或定植后开花前喷药1―2次,效果较好,药剂可选用25%磺酸丁嘧啶、25%三唑十甲酮等。
3 萎黄病
3.1 症状
凡感染此病的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地下根系变成褐色。新长出的幼叶表现畸形,即3片小叶中有1―2片明显变得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之后叶缘变褐向内凋萎甚至枯死。
3.2 防治措施
主要措施是进行土壤消毒。在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挖除,然后翻耕土壤,并整成畦成垄。雨季过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在畦间灌水,然后用塑料布覆盖1个月左右,依靠太阳照射,使塑料布下达到50摄氏度左右高温,可起到土壤消毒作用。
4 炭疽病
4.1 症状
为害苗期为主。在走茎和叶柄上产生黑色凹陷病斑,植株与幼苗凋萎枯死,根冠部外侧变成褐色。
4.2 防治措施
可在苗床、移栽母株成活至老茎苗伸长时用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4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kg。
5 病毒病
5.1 症状
草莓病毒病的症状有五种。(1)斑驳型。叶面不规则褪绿、黄化,呈现斑驳;(2)褐边型。叶片边缘呈规则黄褐色;(3)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4)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5)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
多数一株一症,少数一株多症,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质量明显降低。
5.2 防治措施
当今还未发现“治”草莓病毒病的有效方法,故只能防。除一般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点注意防治蚜虫。在桃蚜发生严重的地区,6―7月间,每隔10―15天喷1次速灭杀丁,有良好防效。
防治草莓病害,除以上各自的特殊防治措施外,以下的综合防治措施更宜多采用。
5.2.1 普遍运用无毒苗,并对苗木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在进行生根粉浸根的同时,按0.1%的比例加入代森铵,或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植株5分钟均有较好的防效。
5.2.2 进行土壤处理,特别是发病的地块。栽前每亩用65%可湿性代森铵1kg,掺细土15kg进行沟或穴施。
5.2.3 用地膜覆盖或地面铺草以提高地温,加速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同时也可减少病害土传机会。
5.2.4 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田间卫生。在施足腐熟有机肥的同时,结合追施化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拨除病株销毁。防止过密,防止草荒,防止工具带菌。
5.2.5 注意定期换种。一般在新栽植区的周围2km以内无老园时,应4―5年换1次种。周围有老园,2―3年就应该换种。但如遇到草莓长势衰退,产量降低,就应提前换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