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进入金针菇出菇管理阶段,抓好以下四项管理技术措施,确保金针菇生产高产、优质。
一、适时开袋,促进菇蕾的形成。
菌袋经30天左右发菌的培养,待菌丝生长至袋2/3以上,即可将菌袋移入出菇室,增强光线,增大通气量,按每行10-12袋排好,一般养菌10天左右(待气温降至15℃以下),拉直袋口,袋口向外折1次,四周拉直至均匀,而后用菌耙刮去表面菌块及气生菌丝,及时盖上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湿,前4-7天每天早、晚掀膜一次,调节菇房昼夜温差,每天向室内或袋面雾化喷水1-2次,直至料面形成黄色水珠,继续保湿催蕾,直至原基形成。
二、加强管理,提高鲜菇品质。
幼菇形成后2-3mm,室内温度降至8-12℃,相对湿度85-90%,增加掀膜次数与菇房通风时间,促进菇体粗状,提高整齐度,当菇体长至8cm-10cm,及时拉直袋口,控制通风时间,保持弱光。
三、适时采收,促进转潮。
当菇体生长至袋口,菇体长15-17cm,菌盖直径1cm左右,菇体内卷就可以采收,采收后及时除去残菇,停水3天左右养菌,及时向袋内补水或加营养液(食用菌专用肥料或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5%),然后同上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四、杂菌(病害)的防治。
(一)绿霉菌、毛霉菌、青霉菌等杂菌防治。
预防方法:搞好出菇场环境卫生,菇房建成南北长条形,有利于通风换气,污染物及时处理或深埋,有杂菌的菌袋分开开袋,推迟到气温在10℃以下单独开袋,防止袋与袋交叉感染。已发病的菌袋用400-800倍高效绿霉菌净喷雾。
(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1、棉腐病:是由孢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丝棉絮状、白色,气生菌丝发达,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极易产生。防治方法:菇房在进料栽培之前用65%代森锌粉剂喷洒,当局部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摘除局部病菇,在患处撒生石灰或用4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2、细菌性斑点病:这是一种由萤光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病。病症局限于菌盖上,这种细菌斑点病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控制培养料含水量60―65%,出菇室内湿度85%,加强菇房通风,天冷时不能用冷水直接喷在菌盖上。药物防治:已发病的用每喷雾器万消灵片剂3-4片或霉斑净1支喷雾,每隔2-3天使用一次。
一、适时开袋,促进菇蕾的形成。
菌袋经30天左右发菌的培养,待菌丝生长至袋2/3以上,即可将菌袋移入出菇室,增强光线,增大通气量,按每行10-12袋排好,一般养菌10天左右(待气温降至15℃以下),拉直袋口,袋口向外折1次,四周拉直至均匀,而后用菌耙刮去表面菌块及气生菌丝,及时盖上报纸或塑料薄膜保湿,前4-7天每天早、晚掀膜一次,调节菇房昼夜温差,每天向室内或袋面雾化喷水1-2次,直至料面形成黄色水珠,继续保湿催蕾,直至原基形成。
二、加强管理,提高鲜菇品质。
幼菇形成后2-3mm,室内温度降至8-12℃,相对湿度85-90%,增加掀膜次数与菇房通风时间,促进菇体粗状,提高整齐度,当菇体长至8cm-10cm,及时拉直袋口,控制通风时间,保持弱光。
三、适时采收,促进转潮。
当菇体生长至袋口,菇体长15-17cm,菌盖直径1cm左右,菇体内卷就可以采收,采收后及时除去残菇,停水3天左右养菌,及时向袋内补水或加营养液(食用菌专用肥料或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5%),然后同上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四、杂菌(病害)的防治。
(一)绿霉菌、毛霉菌、青霉菌等杂菌防治。
预防方法:搞好出菇场环境卫生,菇房建成南北长条形,有利于通风换气,污染物及时处理或深埋,有杂菌的菌袋分开开袋,推迟到气温在10℃以下单独开袋,防止袋与袋交叉感染。已发病的菌袋用400-800倍高效绿霉菌净喷雾。
(二)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1、棉腐病:是由孢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丝棉絮状、白色,气生菌丝发达,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极易产生。防治方法:菇房在进料栽培之前用65%代森锌粉剂喷洒,当局部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摘除局部病菇,在患处撒生石灰或用4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2、细菌性斑点病:这是一种由萤光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病。病症局限于菌盖上,这种细菌斑点病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病害。防治方法:控制培养料含水量60―65%,出菇室内湿度85%,加强菇房通风,天冷时不能用冷水直接喷在菌盖上。药物防治:已发病的用每喷雾器万消灵片剂3-4片或霉斑净1支喷雾,每隔2-3天使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