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猪 > 正文

猪“高热病”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_猪病防治

2013-01-06
    通过对多个猪场进行综合诊断防治,现将对该病的初步诊断报告如下:

    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粪干,尿黄,呼吸困难,喜伏卧,患猪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有的皮肤表现点状出血,后期有鼻液或出血。发病猪群死亡率较高,仔猪更为严重,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50%以上,部分母猪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该病病程长,高烧消退后,常表现不食或神经症状。

    剖检症状: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病理变化以呼吸器官最为严重,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黏脓样渗出液,肺呈暗红色实变,颜色由红到紫,硬实,有时胸腔积有浆液或纤维素性浆液。肝暗红色肿大或呈土黄色、质脆,胆囊扩张或萎缩,胆汁粘稠。脾肿大,表面常见米粒大出血丘疹,有时边缘见出血性梗死灶。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外翻,病情严重的病例全身淋巴结常见出血性炎症,尤其是颈部、肺部和肠细膜淋巴结。胃、肠粘膜卡他性或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其中胃底部最为明显,回盲瓣、结肠、盲肠及胃时有溃疡。肾瘀血、肿大,有时常见出血点,膀胱积尿,尿呈棕黄色。脑膜充血,脑水肿。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病理组织学、实验室初步诊断,专家初步认为,60%是蓝耳病病毒原发性感染,20%为猪瘟病毒原发性感染,10%为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10%为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及其它细菌性疾病。

    这次高热病农业部最终确定为变异蓝耳病引起的双重、三重或多重感染。

    发病原因分析:1.疾病的流行范围广,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病死猪处理不规范,发病后猪场的病死猪可以随便处置,有的可以长途运输。如果将处于潜伏感染的猪长途运输,以上病原体可能通过运输而传播给经过的地区或目的地。

    2.这次发病,最先发生于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和环境卫生差的猪场。由于去年猪价低迷,很多猪场资金紧张,导致免疫程序打乱,甚至不防疫,以前的药物保健工作也停止了,在饲料的选择上也倾向于价格便宜的,各阶段猪的营养水平都有所下降,造成猪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夏季高温高湿的热应激,更加重了免疫抑制的发生。实践证明,大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猪场,坚持科学、严谨的免疫和保健程序,基本没有问题发生。

    3.目前我国的生物制品管理存在漏洞,特别是猪瘟疫苗经常出现由于抗原含量低,或因为储存、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导致免疫失败。今年就有很多猪场因为猪瘟疫苗的问题而发生严重的猪瘟疫情。蓝耳病感染后,猪瘟免疫失败的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严重的猪瘟症状和病变。

    4.饲料霉变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的养殖户以为换了新玉米就不存在饲料霉变问题,事实上,不但新玉米存在霉变问题,麸皮及其他原料也存在霉变问题。霉变的饲料容易引起猪肌体抵抗力下降。

    综合防治措施:由于我国当前猪病疫情非常复杂,猪病防治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制度。加强病猪的隔离和引种隔离,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做好出入人员及车辆的消毒。消毒可使用齐鲁百毒净(1:800~1000倍稀释,喷洒或喷雾)或者疫毒消(1:500倍稀释),可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

    2.首先要做好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防治工作,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猪蓝耳病疫苗可供选择的产品太少,并且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异,现有疫苗仅对“老蓝耳病”有效;尤其要做好猪瘟的科学、高效、严格的滴水不漏的免疫,实践证明选用齐鲁猪瘟脾淋苗免疫效果好。另外,要确实做好猪流感的卫生及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3.加强药物的预防保健工作。对这次猪“高热病”,可选择高效广谱抗生素,适当的退烧药物及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推荐方案如下:(1)使用富络欣粉(每100g可拌料200kg)或5亿强力霉素(每100g可拌料200kg)等抗生素,同时使用紫锥疫毒清拌料(每100g可拌料160kg),肌注头孢畜健(3~5mg/kg)和清热冰针(5~10ml/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12ml/头);(2)磺胺磺(每100g可拌料80~100kg)和紫锥疫毒清拌料(每100g可拌料160kg),肌注适倍(0.4ml/kg)及齐健(1.0~2.0ml/kg)或鱼腥草注射液(5~10ml/头);

    平时药物保健:平时尤其是疫病流行初期,可用紫锥疫毒清拌料或饮水(每100g可拌料160kg,饮水200kg)连用一周,有效的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并使用磺胺磺、5亿强力、富络欣等抗生素交替用药,以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综合保健,在今后的养猪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环境的改善和控制、应激因素的控制及应激因素的补救措施、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及“全进全出”。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