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因
1.1 先天性胚胎病 有的奶犊牛一生下来便出现死胎、畸形胎或弱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代近亲繁殖、母牛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或患其它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疾病,如传染性布氏杆菌病。
1.2 分娩困难 因母牛分娩困难或人工接助产不当均会造成新生犊牛的某些疾病,如窒息假死、异物性肺炎、肢体拉伤、脱臼等。新生犊牛发生这类疾病后,往往因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死亡。
1.3 护理不当 新生犊牛脱离母牛后,由于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便秘、腹泻、脐炎、脐尿管瘘和腕关节碰伤等。这此疾病极易造成犊牛死亡,有的会留有后遗症。因护理不当,犊牛被母牛踩死、压死或冻死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1.4 母牛产前缺乏运动 孕牛由于长期拴养,缺乏运动,加上饲养环境、饮食受限,易造成难产,导致犊牛死亡。正如农谚所言:“产前不动弹,生产有困难”。
1.5 母牛老弱病残 老弱病残的母牛本身体质虚弱,生产性能减退,这种牛受孕后如果饲养管理工作跟不上,很容易出现死胎、弱胎或难产等现象。
1.6 喂养不当 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快,代谢功能旺盛,如在喂养时饥一顿,饱一顿,乳温忽高忽低,饲喂时间不定,极易导致腹泻、便秘等,如哺乳不足或饲料营养缺乏,则易发生营养不良症,使其生长发育缓慢,体质差,对环境适应能力低,抗病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死亡。
2 对策
2.1 加强良种繁育 新生犊牛要来自具有良好遗传潜能、体质健壮、血缘关系清楚的父母代。禁止近亲繁殖,防止良种性能的逐步退化及成活率的降低。
2.2 加强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泌乳牛经过长期的泌乳和妊娠,营养代谢已处于负平衡。因此,在分娩前必须保证60天的干乳期,以利于乳腺的休息和再生,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和恢复母牛体力。干乳期要限饲青贮和能量饲料,以防过肥而引起酮血症或难产。在产前、产后各15天内,要多喂优质粗饲料,由少到多,适当增加精饲料,以防乳房水肿。注意钙磷平衡和补充食盐,以防发生乳热症和异食癖。只有改善饲养管理,保证营养供需平衡,保证母牛健康,才能使新生犊牛机体健康,生命力强。
2.3 科学及时接助产,确保母子平安 要加强对母牛分娩前的观察,充分做好接助产的准备工作、防止分娩时处于被动。应将母牛牵到铺有柔软垫草的产房内或舍外宽敞卫生的地方,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外阴部,然后用消毒卫生的干布擦干。助产者要将指甲剪短磨光,并用1.5%的来苏儿液消毒,防止划伤和感染细菌。如果遇到难产,又没有助产经验,要请兽医帮助。幼犊牛出生后,要立即转移到母牛看不见的地方,并迅速将犊牛口鼻周围黏液擦净,避免吸入肺部。另外在断脐时要正常操作,及时用碘酒清洗,防止发炎和破伤风等疾病。
2.4 细心关照乳牛,适当增加运动 对孕牛要细心关照,要在产前20天左右,选晴天牵牛到户外遛一遛,晒晒太阳,同时每天要认真刷拭1~2次牛体。另外,应做到不喂霉烂饲料,防止流产。
2.5 精心养护犊牛
2.5.1 尽早喂初乳 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赋予初生犊牛抗御多种传染病的能力,对促进胎粪排出,加强胃肠机能十分有利。因此,产后90分钟内必须饲喂第一次初乳,数量掌握在1.0~1.5千克左右。要做到“三定”:定时,产后7天内饲喂5~6次/天,每隔3~4小时喂1次,以后每天喂3次,每次间隔8小时;定温,饲喂奶犊牛的牛奶消毒后冷却至35℃~37℃,不要偏高或偏低;定量,产后第1天喂量为2~3千克,以后每天增加0.5~1.0千克,一般喂量为每天5~6千克。哺乳期间饲养总量一般为300~500千克,依犊牛食欲和健康情况酌定。
2.5.2 力争早期断乳早期断乳不仅能减少成本,而且有利于犊牛内脏尤其是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早期断奶的方法:生后10天左右开始用人工乳,逐渐代替全乳,最后完全取代,同时训练犊牛自由采食代乳料。至30~40日龄,犊牛每天能摄取1.0~1.5千克代乳料时,就可断奶。
2.5.3 保证充足饮水 生后1周就练习饮水。方法:先用温水掺入适量牛奶,诱其饱用,经过两周后,改为常水。
2.5.4 补饲草料 奶犊牛产后10天左右可逐渐补饲玉米粥料,产后30天左右逐渐补饲优质柔软的干草,并搭配新鲜青绿菜叶、青草、胡萝卜丝等青饲料,以满足营养需要和降低饲养成本,也有利于顺利断奶。
2.5.5 经常运动 要给犊牛留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保证每天均能自由运动2~3小时,以促进体质健壮。
2.5.6 保持良好生活环境 犊牛舍要经常清理粪便,勤换垫草,并常撒些草木灰或石灰消毒。要保持牛舍冬暖夏凉,清洁干燥,通风透气,空气新鲜。饲槽用前用后清洗,保持卫生,每周消毒1次,及时消灭有害病菌。
2.5.7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做好常规卫生保健的基础上,平时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生病犊牛,并采取得力措施,迅速扭转和控制病情,确保犊牛健康生长发育。
1.1 先天性胚胎病 有的奶犊牛一生下来便出现死胎、畸形胎或弱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代近亲繁殖、母牛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或患其它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的疾病,如传染性布氏杆菌病。
1.2 分娩困难 因母牛分娩困难或人工接助产不当均会造成新生犊牛的某些疾病,如窒息假死、异物性肺炎、肢体拉伤、脱臼等。新生犊牛发生这类疾病后,往往因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死亡。
1.3 护理不当 新生犊牛脱离母牛后,由于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便秘、腹泻、脐炎、脐尿管瘘和腕关节碰伤等。这此疾病极易造成犊牛死亡,有的会留有后遗症。因护理不当,犊牛被母牛踩死、压死或冻死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1.4 母牛产前缺乏运动 孕牛由于长期拴养,缺乏运动,加上饲养环境、饮食受限,易造成难产,导致犊牛死亡。正如农谚所言:“产前不动弹,生产有困难”。
1.5 母牛老弱病残 老弱病残的母牛本身体质虚弱,生产性能减退,这种牛受孕后如果饲养管理工作跟不上,很容易出现死胎、弱胎或难产等现象。
1.6 喂养不当 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快,代谢功能旺盛,如在喂养时饥一顿,饱一顿,乳温忽高忽低,饲喂时间不定,极易导致腹泻、便秘等,如哺乳不足或饲料营养缺乏,则易发生营养不良症,使其生长发育缓慢,体质差,对环境适应能力低,抗病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死亡。
2 对策
2.1 加强良种繁育 新生犊牛要来自具有良好遗传潜能、体质健壮、血缘关系清楚的父母代。禁止近亲繁殖,防止良种性能的逐步退化及成活率的降低。
2.2 加强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泌乳牛经过长期的泌乳和妊娠,营养代谢已处于负平衡。因此,在分娩前必须保证60天的干乳期,以利于乳腺的休息和再生,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和恢复母牛体力。干乳期要限饲青贮和能量饲料,以防过肥而引起酮血症或难产。在产前、产后各15天内,要多喂优质粗饲料,由少到多,适当增加精饲料,以防乳房水肿。注意钙磷平衡和补充食盐,以防发生乳热症和异食癖。只有改善饲养管理,保证营养供需平衡,保证母牛健康,才能使新生犊牛机体健康,生命力强。
2.3 科学及时接助产,确保母子平安 要加强对母牛分娩前的观察,充分做好接助产的准备工作、防止分娩时处于被动。应将母牛牵到铺有柔软垫草的产房内或舍外宽敞卫生的地方,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外阴部,然后用消毒卫生的干布擦干。助产者要将指甲剪短磨光,并用1.5%的来苏儿液消毒,防止划伤和感染细菌。如果遇到难产,又没有助产经验,要请兽医帮助。幼犊牛出生后,要立即转移到母牛看不见的地方,并迅速将犊牛口鼻周围黏液擦净,避免吸入肺部。另外在断脐时要正常操作,及时用碘酒清洗,防止发炎和破伤风等疾病。
2.4 细心关照乳牛,适当增加运动 对孕牛要细心关照,要在产前20天左右,选晴天牵牛到户外遛一遛,晒晒太阳,同时每天要认真刷拭1~2次牛体。另外,应做到不喂霉烂饲料,防止流产。
2.5 精心养护犊牛
2.5.1 尽早喂初乳 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赋予初生犊牛抗御多种传染病的能力,对促进胎粪排出,加强胃肠机能十分有利。因此,产后90分钟内必须饲喂第一次初乳,数量掌握在1.0~1.5千克左右。要做到“三定”:定时,产后7天内饲喂5~6次/天,每隔3~4小时喂1次,以后每天喂3次,每次间隔8小时;定温,饲喂奶犊牛的牛奶消毒后冷却至35℃~37℃,不要偏高或偏低;定量,产后第1天喂量为2~3千克,以后每天增加0.5~1.0千克,一般喂量为每天5~6千克。哺乳期间饲养总量一般为300~500千克,依犊牛食欲和健康情况酌定。
2.5.2 力争早期断乳早期断乳不仅能减少成本,而且有利于犊牛内脏尤其是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早期断奶的方法:生后10天左右开始用人工乳,逐渐代替全乳,最后完全取代,同时训练犊牛自由采食代乳料。至30~40日龄,犊牛每天能摄取1.0~1.5千克代乳料时,就可断奶。
2.5.3 保证充足饮水 生后1周就练习饮水。方法:先用温水掺入适量牛奶,诱其饱用,经过两周后,改为常水。
2.5.4 补饲草料 奶犊牛产后10天左右可逐渐补饲玉米粥料,产后30天左右逐渐补饲优质柔软的干草,并搭配新鲜青绿菜叶、青草、胡萝卜丝等青饲料,以满足营养需要和降低饲养成本,也有利于顺利断奶。
2.5.5 经常运动 要给犊牛留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保证每天均能自由运动2~3小时,以促进体质健壮。
2.5.6 保持良好生活环境 犊牛舍要经常清理粪便,勤换垫草,并常撒些草木灰或石灰消毒。要保持牛舍冬暖夏凉,清洁干燥,通风透气,空气新鲜。饲槽用前用后清洗,保持卫生,每周消毒1次,及时消灭有害病菌。
2.5.7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做好常规卫生保健的基础上,平时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生病犊牛,并采取得力措施,迅速扭转和控制病情,确保犊牛健康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