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食用菌市场行情不断看好,山东地区鸡腿菇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革新。现介绍山东济南郊区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牛继照师傅创新的一种省工、省力、省时的高效栽培鸡腿菇技术,供交流。
1.优良品种的选用 栽培菌株的选用及其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鸡腿菇的产量。选用优良品种并注意更换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料配方及栽培袋制备 配方:新棉子壳40%―50%,平菇或金针菇菌糠30%―40%,麸皮10%,尿素0.5%,石灰粉2%―3%,料∶水是1∶1.2―1.5。按常规拌料,堆积发酵。当培养料变微红褐色,有发酵香味,内表层有白色放线菌时即发酵结束。料温降至30℃以下装袋。栽培袋应用45厘米×24厘米×0.02厘米聚乙烯膜筒,用种量为25%,4层播种,袋中间打孔。菌袋装好后置20―25℃的棚内培养发菌,注意通风约20天长满袋,这时菌丝稍稀疏、灰白,继续培养再经15天左右,菌袋菌丝显浓密、色白,此时达生理成熟可以进行覆土栽培。
3.大棚强化消毒 大棚使用前曝晒消毒处理,棚顶封盖薄膜,然后用石灰粉将棚角落、棚壁、棚内地面撒施一遍,也可同时浇水以浸透地面,过2天地面喷1次敌敌畏药液,施用量1―1.5g/平方米。在要做畦栽培前5―7天,用硫磺重熏1次,熏时可在棚内顺棚北墙边每隔5米左右挖一小抗,每坑放250g左右硫磺,挖5―6坑/30米,点燃消毒,封闭2―3天,气味逐渐消失即可使用。
4.边做畦、边栽培 常规做法是单独准备覆土材料,并对其进行边翻拌边喷药的消毒处理,然后封严料面熏闷。此法,大规模生产工作量很大,如果翻土过多,消毒不彻底,易招致病虫害。牛师傅将这一工序改革创新。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做畦的地面,在做畦前2―5天进行浇水。具体情况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决定浇水量大小。当抓起土,手握成团触之即散时,可开始进行栽培。具体操作:顺棚宽边做畦,离棚墙30厘米,将挖的第一个畦面的土撒开,弃之不用,挖好宽1.0米,深0.1米,长度为棚宽减30厘米作业道的畦面,然后撒一层石灰粉,用量为畦面2.5―3.5kg。再将菌袋脱膜后间隔2厘米左右摆放在畦面,每畦约放栽培棒100个,放好一畦后喷药。总药量:背式喷雾器中约放20kg水,50ml甲醛,50g高锰酸钾,1袋克霉灵,像跑马水一样均匀喷洒一遍。再挖第二个畦,将第二个畦的土拍碎,铲起盖在第一个畦面上,注意土埋菌棒时,菌棒之间不要留空隙,做到实而不浮。这样边挖畦,边拍土,边翻压在喷好药液的第一个畦上,覆土厚约3厘米,最后再在覆土表面喷一遍药,药量较料面喷得稍多即可,喷好后覆黑色地膜,畦边缘膜用土稍压后即完成全部工作。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棚内做畦、摆放、喷药、覆土、喷药、覆膜完毕。一般200平方米的大棚做畦22个,二遍喷药共用5―6桶。操作完后在料内插温度计,监视料温不超过25℃,培养20天左右,土面显出白色菌丝且土层内有菌索出现并有原基形成时,沟内浇水,湿透土层为度,注意水不能透进料内,这时可将地膜掀去,增加空间湿度,进入大批现蕾及子实体生长管理阶段。
5.浇灌式出菇管理 为保持棚内湿度,可常向沟内少量补水,当大量原基出现可向操作沟浇灌一次大水,渗透料层下畦面以利子实体生长。如棚内空气湿度低于80%,可向空间喷水,墙壁挂湿帘,不要向菇体直接喷水,注意开孔洞通风,如湿度过大还可掀动棚边薄膜以加强通气,棚面草帘不必掀起以遮光,提高菌体洁白度,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15―20℃为最适宜,也可适当提高至12―25℃,高温不可持续过长,以防病害及开伞。
采收后清理料面,补土等,当清理结束时,恰是采收后的第3、4天,这时向操作沟再次灌水,做到勤灌、少灌,料面仍保持湿润,不够可向料面喷水,再经10天左右,转潮菇原基开成,再灌一次水,继续出菇管理。可连续出菇3―4潮,栽培结束其生物效率可达100%以上。
牛师傅的这种栽培方法,即利用了废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又简化了生产工序,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达到了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浇灌式出菇管理,既以浇灌为主的补水方法,防止了子实体表面积水现象,有效地控制了菇表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同时这种管理棚内湿度不易过大,避免偶尔因高温高湿引发的意外病害。另外,如料内发现虫卵及后期营养不足,可在浇水时,同时补入药液和营养。
1.优良品种的选用 栽培菌株的选用及其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鸡腿菇的产量。选用优良品种并注意更换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料配方及栽培袋制备 配方:新棉子壳40%―50%,平菇或金针菇菌糠30%―40%,麸皮10%,尿素0.5%,石灰粉2%―3%,料∶水是1∶1.2―1.5。按常规拌料,堆积发酵。当培养料变微红褐色,有发酵香味,内表层有白色放线菌时即发酵结束。料温降至30℃以下装袋。栽培袋应用45厘米×24厘米×0.02厘米聚乙烯膜筒,用种量为25%,4层播种,袋中间打孔。菌袋装好后置20―25℃的棚内培养发菌,注意通风约20天长满袋,这时菌丝稍稀疏、灰白,继续培养再经15天左右,菌袋菌丝显浓密、色白,此时达生理成熟可以进行覆土栽培。
3.大棚强化消毒 大棚使用前曝晒消毒处理,棚顶封盖薄膜,然后用石灰粉将棚角落、棚壁、棚内地面撒施一遍,也可同时浇水以浸透地面,过2天地面喷1次敌敌畏药液,施用量1―1.5g/平方米。在要做畦栽培前5―7天,用硫磺重熏1次,熏时可在棚内顺棚北墙边每隔5米左右挖一小抗,每坑放250g左右硫磺,挖5―6坑/30米,点燃消毒,封闭2―3天,气味逐渐消失即可使用。
4.边做畦、边栽培 常规做法是单独准备覆土材料,并对其进行边翻拌边喷药的消毒处理,然后封严料面熏闷。此法,大规模生产工作量很大,如果翻土过多,消毒不彻底,易招致病虫害。牛师傅将这一工序改革创新。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做畦的地面,在做畦前2―5天进行浇水。具体情况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决定浇水量大小。当抓起土,手握成团触之即散时,可开始进行栽培。具体操作:顺棚宽边做畦,离棚墙30厘米,将挖的第一个畦面的土撒开,弃之不用,挖好宽1.0米,深0.1米,长度为棚宽减30厘米作业道的畦面,然后撒一层石灰粉,用量为畦面2.5―3.5kg。再将菌袋脱膜后间隔2厘米左右摆放在畦面,每畦约放栽培棒100个,放好一畦后喷药。总药量:背式喷雾器中约放20kg水,50ml甲醛,50g高锰酸钾,1袋克霉灵,像跑马水一样均匀喷洒一遍。再挖第二个畦,将第二个畦的土拍碎,铲起盖在第一个畦面上,注意土埋菌棒时,菌棒之间不要留空隙,做到实而不浮。这样边挖畦,边拍土,边翻压在喷好药液的第一个畦上,覆土厚约3厘米,最后再在覆土表面喷一遍药,药量较料面喷得稍多即可,喷好后覆黑色地膜,畦边缘膜用土稍压后即完成全部工作。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棚内做畦、摆放、喷药、覆土、喷药、覆膜完毕。一般200平方米的大棚做畦22个,二遍喷药共用5―6桶。操作完后在料内插温度计,监视料温不超过25℃,培养20天左右,土面显出白色菌丝且土层内有菌索出现并有原基形成时,沟内浇水,湿透土层为度,注意水不能透进料内,这时可将地膜掀去,增加空间湿度,进入大批现蕾及子实体生长管理阶段。
5.浇灌式出菇管理 为保持棚内湿度,可常向沟内少量补水,当大量原基出现可向操作沟浇灌一次大水,渗透料层下畦面以利子实体生长。如棚内空气湿度低于80%,可向空间喷水,墙壁挂湿帘,不要向菇体直接喷水,注意开孔洞通风,如湿度过大还可掀动棚边薄膜以加强通气,棚面草帘不必掀起以遮光,提高菌体洁白度,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15―20℃为最适宜,也可适当提高至12―25℃,高温不可持续过长,以防病害及开伞。
采收后清理料面,补土等,当清理结束时,恰是采收后的第3、4天,这时向操作沟再次灌水,做到勤灌、少灌,料面仍保持湿润,不够可向料面喷水,再经10天左右,转潮菇原基开成,再灌一次水,继续出菇管理。可连续出菇3―4潮,栽培结束其生物效率可达100%以上。
牛师傅的这种栽培方法,即利用了废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又简化了生产工序,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达到了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浇灌式出菇管理,既以浇灌为主的补水方法,防止了子实体表面积水现象,有效地控制了菇表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同时这种管理棚内湿度不易过大,避免偶尔因高温高湿引发的意外病害。另外,如料内发现虫卵及后期营养不足,可在浇水时,同时补入药液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