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有药物防治法和疫苗控制法。在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上,温度和湿度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关系到疫苗免疫的成败。
一、温、湿度对球虫病爆发和流行的影响
为了给鸡的生产提供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现代集约化养鸡场一般都采用封闭式鸡舍。由于封闭式鸡舍外围护结构的阻挡作用,舍内外空气环境相差很大,光照、风速低于舍外,而温度和湿度则比舍外高出许多。这一方面是由饲养管理过程中造成,而更主要的则是由鸡体自身造成的。因为鸡是恒温动物,其体内的代谢产热必须通过组织传导和血液循环的对流作用带到皮肤和呼吸道表面,并以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的方式及时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由鸡体排出的水汽量,与鸡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高低成正比。据测定,当舍温为24摄氏度、相对湿度60%―70%时,11―30日龄的肉仔鸡每千克活重每小时可排出可感热33.91焦耳,排出水汽6.3克;1000只产蛋鸡在3.9摄氏度时每小时可呼出水汽2.86千克,26.7摄氏度时可呼出6.49千克。
封闭式鸡舍鸡群的周转,一般都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密度大,个体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少。这种管理方式,也为球虫卵囊的发育和球虫病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鸡球虫的生活史属直接发育型,经过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以柔嫩艾美球虫为例,孢子化卵囊被吞入鸡体后,先在肌胃和十二指肠脱囊,释出子孢子,然后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第一、第二代裂殖生殖,这一过程为无性发育周期,需时4―5天。第二代裂殖体成熟后破裂释出裂殖子,转入配子生殖,最终形成后代球虫卵囊,此过程为有性生活周期,需时2天左右。卵囊成熟后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球虫卵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经1天左右发育成孢子化卵囊。
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卵囊的发育,高温、干燥的环境则不利于其生存。在气温22―30摄氏度,且雨水较多的季节,鸡球虫病最易流行,而当气温低于20摄氏度和空气较干燥时,因卵囊孢子化不良,鸡球虫病的发生也随之减少。
正因为如此,在集约化养鸡场,球虫病的发病率特别高,尤其是15―50日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约为20%―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
二、温、湿度对球虫疫苗免疫的影响
为了摆脱抗球虫药耐药性及药物在食品中残留的影响,利用疫苗免疫预防球虫病,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是,疫苗免疫的成败,同样与温、湿度关系极大。
1.球虫苗对温度较敏感,冷冻会因卵囊破裂而致免疫失败,温度过高也会使卵囊代谢旺盛,营养消耗过快而致有效期缩短,免疫低下或失败。高温和冷冻都将杀死疫苗,故球虫活疫苗必须保存在2―8摄氏度下,使用时所用稀释液应在20摄氏度左右。
2.球虫活疫苗的免疫方法目前有滴口法、喷料法、饮水法及喷雾法等,以滴口法为佳,可确保100%免疫,但对于大鸡场则有些不方便;喷雾法较适用于设备先进的孵化室,对种鸡场不适用;饮水法和喷料法是大鸡场较为适用的免疫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免疫接种后的饲养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最适宜条件是温度20―28摄氏度,湿度大于20%。垫料太干,球虫卵囊不能孢子化,鸡群得不到反复免疫;垫料太湿,卵囊泡子化的数量太多,易使免疫力尚未充分建立的鸡群引发球虫病。因此,上层垫料的最佳湿度是25%―30%。
三、鸡舍温、湿度的控制
由于温度和湿度在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上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注意对鸡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特别是空气湿度。控制鸡舍内温、湿度应从多方面着手,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及时清除舍内鸡粪。成熟卵囊由肠道排出存在于鸡粪中,经1天左右发育为感染性卵囊。此时,即使鸡舍内空气湿度较低,但来自鸡粪中的湿气足以满足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对湿度的需要。坚持及时清理舍内鸡粪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可切断或减少球虫病在舍内传播的机会。
2.垫草的鸡舍,由于草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球虫卵囊的生存发育,易使雏鸡爆发球虫病。因此,要注意保持垫草的干燥,对湿污部分及时更换。
3.保证自动饮水器等供水系统功能良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满足鸡的生理及饲养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舍内用水量。
4.保证通风系统功能良好,及时地将鸡舍内过多的水汽及污浊空气排出。如果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促进球虫病的发生,有时甚至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一、温、湿度对球虫病爆发和流行的影响
为了给鸡的生产提供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现代集约化养鸡场一般都采用封闭式鸡舍。由于封闭式鸡舍外围护结构的阻挡作用,舍内外空气环境相差很大,光照、风速低于舍外,而温度和湿度则比舍外高出许多。这一方面是由饲养管理过程中造成,而更主要的则是由鸡体自身造成的。因为鸡是恒温动物,其体内的代谢产热必须通过组织传导和血液循环的对流作用带到皮肤和呼吸道表面,并以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的方式及时排出体外,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由鸡体排出的水汽量,与鸡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高低成正比。据测定,当舍温为24摄氏度、相对湿度60%―70%时,11―30日龄的肉仔鸡每千克活重每小时可排出可感热33.91焦耳,排出水汽6.3克;1000只产蛋鸡在3.9摄氏度时每小时可呼出水汽2.86千克,26.7摄氏度时可呼出6.49千克。
封闭式鸡舍鸡群的周转,一般都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密度大,个体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少。这种管理方式,也为球虫卵囊的发育和球虫病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鸡球虫的生活史属直接发育型,经过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以柔嫩艾美球虫为例,孢子化卵囊被吞入鸡体后,先在肌胃和十二指肠脱囊,释出子孢子,然后侵入肠上皮细胞进行第一、第二代裂殖生殖,这一过程为无性发育周期,需时4―5天。第二代裂殖体成熟后破裂释出裂殖子,转入配子生殖,最终形成后代球虫卵囊,此过程为有性生活周期,需时2天左右。卵囊成熟后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球虫卵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孢子生殖,经1天左右发育成孢子化卵囊。
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卵囊的发育,高温、干燥的环境则不利于其生存。在气温22―30摄氏度,且雨水较多的季节,鸡球虫病最易流行,而当气温低于20摄氏度和空气较干燥时,因卵囊孢子化不良,鸡球虫病的发生也随之减少。
正因为如此,在集约化养鸡场,球虫病的发病率特别高,尤其是15―50日龄的雏鸡,其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约为20%―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
二、温、湿度对球虫疫苗免疫的影响
为了摆脱抗球虫药耐药性及药物在食品中残留的影响,利用疫苗免疫预防球虫病,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是,疫苗免疫的成败,同样与温、湿度关系极大。
1.球虫苗对温度较敏感,冷冻会因卵囊破裂而致免疫失败,温度过高也会使卵囊代谢旺盛,营养消耗过快而致有效期缩短,免疫低下或失败。高温和冷冻都将杀死疫苗,故球虫活疫苗必须保存在2―8摄氏度下,使用时所用稀释液应在20摄氏度左右。
2.球虫活疫苗的免疫方法目前有滴口法、喷料法、饮水法及喷雾法等,以滴口法为佳,可确保100%免疫,但对于大鸡场则有些不方便;喷雾法较适用于设备先进的孵化室,对种鸡场不适用;饮水法和喷料法是大鸡场较为适用的免疫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免疫接种后的饲养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最适宜条件是温度20―28摄氏度,湿度大于20%。垫料太干,球虫卵囊不能孢子化,鸡群得不到反复免疫;垫料太湿,卵囊泡子化的数量太多,易使免疫力尚未充分建立的鸡群引发球虫病。因此,上层垫料的最佳湿度是25%―30%。
三、鸡舍温、湿度的控制
由于温度和湿度在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上具有重要影响,在日常管理中,应当注意对鸡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特别是空气湿度。控制鸡舍内温、湿度应从多方面着手,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及时清除舍内鸡粪。成熟卵囊由肠道排出存在于鸡粪中,经1天左右发育为感染性卵囊。此时,即使鸡舍内空气湿度较低,但来自鸡粪中的湿气足以满足球虫卵囊孢子化过程对湿度的需要。坚持及时清理舍内鸡粪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可切断或减少球虫病在舍内传播的机会。
2.垫草的鸡舍,由于草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球虫卵囊的生存发育,易使雏鸡爆发球虫病。因此,要注意保持垫草的干燥,对湿污部分及时更换。
3.保证自动饮水器等供水系统功能良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在满足鸡的生理及饲养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舍内用水量。
4.保证通风系统功能良好,及时地将鸡舍内过多的水汽及污浊空气排出。如果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促进球虫病的发生,有时甚至是发病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