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孟州市发生了以山羊和绵羊极度贫血、衰弱、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损失都很大。因多数基层兽医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误诊为焦虫病、附红细胞体病、肝炎等疫病,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贝尼尔、黄色素及914等药物治疗,均无效果。为此我们对病羊进行了调查、剖检、采血、化验、诊断等一系列工作,结果确诊为羊消化道圆线虫病(多数为捻转血矛线虫,还有结节虫等)。
1 流行情况
首先个别羊出现贫血症状,后按肝炎治疗无效,最后淘汰,共有5468只羊发病,死亡438只,发病率18.51%,死亡率8%。
2 临床症状
病羊的食欲减退、喜卧、身体衰弱、消瘦,极度贫血,但是在病程全过程中不出现黄疸。本病常常表现为慢性过程,病畜日渐消瘦,精神萎靡,放牧时离群掉队,严重时卧地不起。临床检查可见下颌间隙及头部发生水肿,呼吸、脉搏加快,体重减轻,育肥不良,幼畜生长受阻,食欲减退,饮欲正常或增加,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些羊出现顽固性下痢、红细胞减少。感染严重时,虽羔羊膘情尚好,但因极度贫血,短时间内可引起羔羊大批死亡。
3 剖检变化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共剖检18只病羊,其中有17只病变基本一致,血液稀薄如水,呈粉红色,但血凝正常。肠系膜严重水肿,淋巴结呈灰色,各个脏器贫血,真胃、小肠有大量长1.5~3cm左右的圆线虫,呈淡红色。另一只羊肠壁粘膜上出现有结节,结节内为白色干酪样物质,其它的病变和以上17只基本相同。
4 实验室诊断
4.1 血液学检查
4.1.1 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该病发生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山羊血液正常值红细胞计数为13.0/10E12LE-1,绵羊红细胞为12.0/10E12LE-1,山羊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110/gL-1,绵羊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120/gLE-1)。感染本病后红细胞总数山羊降至5.0/10E12LE-1,绵羊降到3.5/10E12LE-1。血红蛋白山羊降至50/gLE-1,绵羊降至60/gLE-1,远低于正常值。
4.1.2 新鲜血液检查 取耳或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置于600~1000倍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几乎见不到成熟的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呈逗点形,月牙形,有核,为幼稚红细胞,红细胞内没有发现梨形虫、圆线虫,有少量附红体。
4.2 粪便检查
漂浮法检查虫卵:取5~10g病羊粪便,用100~200mL饱和盐水溶液搅拌混匀后过滤,将滤液置离心管中离心,取上浮物制片,经镜检,可见大量圆线虫卵,虫卵为椭圆形,呈灰白色或五色,壳薄,直径60~80nm。
4.3 细菌检查
无菌取病羊脾、淋巴结及肝,直接镜检,未见细菌,经细菌培养病料培养出细菌,进一步化验分别为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可能是继发感染所致。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5.1.1 适时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资料作出规划,一般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驱虫,遇雨水过多的年份可以多增加几次。
5.1.2 注意放牧和饮水卫生,夏秋季应避免羊吃露水草,避免在低湿的草地放牧,不要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以减少感染的机会,禁饮低洼积水或死水,可饮干净的活水或井水。
5.1.3 加强饲养,合理补充精料,增强羊的抗病力。
5.1.4 加强粪便管理,将粪便集中在适当地点进行堆积发酵等生物热处理,消灭虫卵和幼虫。
5.2 治疗
5.2.1 羊群中有发病时要全群驱虫,治疗羊圆线虫病的药物很多,如丙硫咪唑、噻苯唑、磷酸左旋咪唑等。
5.2.2 采取对症疗法,对患圆线虫病较重者要强心补液,提供营养,同时注重补铁、硒、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
6 体会
6.1 本病的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季,圆线虫第三期幼虫主要附着于草叶、草茎上或积水中,大面积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降雨量大,造成草地潮湿,致使圆线虫幼虫大量生长,在放牧过程中羊食用附有圆线虫的草或水而感病,所以本病多发生在放牧的羊群中。
6.2 近年来,因为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广泛,基层兽医工作者对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比较多,又因附红细胞体病也出现贫血的羔羊,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诊。
圆线虫主要寄生于动物的真胃和小肠,大量吸血,并分泌凝血酶,可引起极度贫血。虫体分泌有毒物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力,破坏消化与神经系统间的神经调节机制,致使消化吸收紊乱,羊只表现高度消瘦,最后由于贫血和血液再生能力降低及代谢障碍,以至病羊极度贫血、衰弱、消瘦而死亡。
1 流行情况
首先个别羊出现贫血症状,后按肝炎治疗无效,最后淘汰,共有5468只羊发病,死亡438只,发病率18.51%,死亡率8%。
2 临床症状
病羊的食欲减退、喜卧、身体衰弱、消瘦,极度贫血,但是在病程全过程中不出现黄疸。本病常常表现为慢性过程,病畜日渐消瘦,精神萎靡,放牧时离群掉队,严重时卧地不起。临床检查可见下颌间隙及头部发生水肿,呼吸、脉搏加快,体重减轻,育肥不良,幼畜生长受阻,食欲减退,饮欲正常或增加,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些羊出现顽固性下痢、红细胞减少。感染严重时,虽羔羊膘情尚好,但因极度贫血,短时间内可引起羔羊大批死亡。
3 剖检变化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共剖检18只病羊,其中有17只病变基本一致,血液稀薄如水,呈粉红色,但血凝正常。肠系膜严重水肿,淋巴结呈灰色,各个脏器贫血,真胃、小肠有大量长1.5~3cm左右的圆线虫,呈淡红色。另一只羊肠壁粘膜上出现有结节,结节内为白色干酪样物质,其它的病变和以上17只基本相同。
4 实验室诊断
4.1 血液学检查
4.1.1 红细胞参数的变化 该病发生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山羊血液正常值红细胞计数为13.0/10E12LE-1,绵羊红细胞为12.0/10E12LE-1,山羊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110/gL-1,绵羊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120/gLE-1)。感染本病后红细胞总数山羊降至5.0/10E12LE-1,绵羊降到3.5/10E12LE-1。血红蛋白山羊降至50/gLE-1,绵羊降至60/gLE-1,远低于正常值。
4.1.2 新鲜血液检查 取耳或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置于600~1000倍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几乎见不到成熟的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呈逗点形,月牙形,有核,为幼稚红细胞,红细胞内没有发现梨形虫、圆线虫,有少量附红体。
4.2 粪便检查
漂浮法检查虫卵:取5~10g病羊粪便,用100~200mL饱和盐水溶液搅拌混匀后过滤,将滤液置离心管中离心,取上浮物制片,经镜检,可见大量圆线虫卵,虫卵为椭圆形,呈灰白色或五色,壳薄,直径60~80nm。
4.3 细菌检查
无菌取病羊脾、淋巴结及肝,直接镜检,未见细菌,经细菌培养病料培养出细菌,进一步化验分别为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可能是继发感染所致。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5.1.1 适时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资料作出规划,一般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驱虫,遇雨水过多的年份可以多增加几次。
5.1.2 注意放牧和饮水卫生,夏秋季应避免羊吃露水草,避免在低湿的草地放牧,不要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以减少感染的机会,禁饮低洼积水或死水,可饮干净的活水或井水。
5.1.3 加强饲养,合理补充精料,增强羊的抗病力。
5.1.4 加强粪便管理,将粪便集中在适当地点进行堆积发酵等生物热处理,消灭虫卵和幼虫。
5.2 治疗
5.2.1 羊群中有发病时要全群驱虫,治疗羊圆线虫病的药物很多,如丙硫咪唑、噻苯唑、磷酸左旋咪唑等。
5.2.2 采取对症疗法,对患圆线虫病较重者要强心补液,提供营养,同时注重补铁、硒、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
6 体会
6.1 本病的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季,圆线虫第三期幼虫主要附着于草叶、草茎上或积水中,大面积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降雨量大,造成草地潮湿,致使圆线虫幼虫大量生长,在放牧过程中羊食用附有圆线虫的草或水而感病,所以本病多发生在放牧的羊群中。
6.2 近年来,因为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广泛,基层兽医工作者对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比较多,又因附红细胞体病也出现贫血的羔羊,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误诊。
圆线虫主要寄生于动物的真胃和小肠,大量吸血,并分泌凝血酶,可引起极度贫血。虫体分泌有毒物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力,破坏消化与神经系统间的神经调节机制,致使消化吸收紊乱,羊只表现高度消瘦,最后由于贫血和血液再生能力降低及代谢障碍,以至病羊极度贫血、衰弱、消瘦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