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观赏渔业发展概况
1、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金鱼在我国民间饲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于16世纪初传入西方,深受欧美各国的青睐,被称之为"东方圣鱼"。金鱼已成为世界性的种类,并在观赏鱼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观赏鱼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以东南沿海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两大观赏鱼生产基地。北京市的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12000亩,集中在通州和朝阳两个区,年产观赏鱼1.5亿尾左右,并建有大型观赏鱼交易市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观赏鱼产业带。天津市的观赏鱼产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天津市东兴立交桥的观赏鱼市场在京、津及"三北"地区均有较大影响,现交易品种300多个,交易摊位35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
我国其它地区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金鱼养殖面积4000多亩,养殖品种80多个,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养殖户平均增收1500多万元。另外,该镇还建有4700平方米的观赏园,展出名贵品种120多个。江苏省徐州市现已建100亩左右规模的观赏鱼养殖基地6个,年产观赏鱼8000万尾左右,占全市总产量的近60%,产品年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共计1000万尾左右,内销8000万尾左右,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就业。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观赏鱼及其相关产业的总产值也已达100多亿元。此外,上海市、南京市、成都市等大中城市周边地区的观赏渔产业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水产养殖领域拓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与就业的新途径。
3、我国观赏渔业的经济贸易
由于受地理因素和传统技术的制约,目前,在我国的观赏渔业中仍以金鱼类为主,但十几年前引进并试养的锦鲤养殖业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年产量约40万尾左右;近几年陆续从国外引进和试养的热带鱼类及名贵珍稀品种也已增至150多种。近几年来,我国的观赏龟和观赏水生植物养殖业也正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浙江省海宁市的袁花镇已建成相当规模的观赏龟养殖基地,引进和试养国内外的观赏龟40余种;另外,引进试养的观赏性水生植物也已有近30种。
我国观赏鱼养殖业主要向外向型发展,金鱼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广东和上海是我国观赏鱼出口的两大口岸,从1977年到1986年,我国观赏鱼的年出口额平均为50万美元左右;1987年后增长较快,平均年递增29.4%;1993年后开始有大量品种进口。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观赏鱼贸易量还较小。从重量上看,1999年全世界的进口量为10832吨,出口量为13571吨。而我国当年的进口量为17吨,占0.16%;出口量为460吨,占3.4%;进口额22.4万美元,出口额为232.2万美元,分别占当年世界进出口额的0.09%和1.4%。目前我国年出口观赏鱼约l亿尾左右,约占世界观赏鱼贸易量的10%。
4、我国观赏渔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我国观赏渔业起步早,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渔业相关部门的主要精力在于解决"吃鱼难"问题,并未将休闲渔业放在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甚至将其作为"不务正业"的副业来处理,在科研、生产管理上根本没有投入精力,缺少有效地扶持,只是靠民间自发、自由地探索和发展;二是正规水产科研部门并没有对观赏渔业的科研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科研工作做得很不够,至使高档次的特型、特色、特体、特质的名优种类培育工作基本上没有进展,生产上也只是以引进品种为主;三是缺少专业化的行业组织,内部经验交流和专业发展计划研究不够等;四是观赏鱼文化建设滞后,对观赏鱼文化历史的研究、总结与发扬不够,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像猫、狗等宠物那样进入千家万户。
二、世界观赏渔业概况
据载,世界最早饲养观赏鱼的是公元前2500年的巴比伦的苏美尔人,欧洲大约在18世纪才开始掀起饲养观赏鱼的热潮。如今,在水族箱内饲养观赏鱼已遍及全球,已成为一种休闲时尚,消费人口有数千万,饲养种类达几千种,而且目前仍有大量变种及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推出。可以说,每类观赏鱼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文化交流和贸易交往的结果。
全世界的观赏鱼类,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金鱼类、锦鲤类、热带鱼类、观赏龟类和观赏植物类。观赏鱼的贸易品种有1600多种,其中50%为淡水品种、50%为海水品种。但海水品种的年交易量仅占总交易量的20%左右。1977年~1984年,全世界观赏鱼的年进口额仅为5000万美元左右,1985年后开始大幅度持续上升,1994年已达3.37亿美元;与此同时,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1996年已达2.07亿美元。此后的年进出口额都有所下降,目前,年进口额约为2.42亿美元,出口额约为1.69亿美元左右。
从进口情况看,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观赏鱼市场。海水性种类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加勒比海地区、肯尼亚、毛里求斯及红海沿岸国家;淡水性种类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是最主要的供应地。在观赏鱼的出口中,亚洲居首位,出口量占50%以上其中,人工培育的淡水观赏鱼占80%、野生海水性观赏鱼占15%、野生淡水性观赏鱼占5%;欧洲的淡水性观赏鱼主要出口国为德国、比利时和荷兰,海水性观赏鱼的主要出口国为法国和意大利等;非洲国家的年出口量仅占全球出口量的2%左右。
观赏鱼的出口量以新加坡最大,年供应量占全球年出口量的8.5%,其次是马来西亚,占6.3%。马来西亚主要供应淡水种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主要供应海水种类,在亚太地区新崛起的国家还有中国和印度。日本也是一个观赏鱼养殖和出口量较大的国家,主要养殖的为金鱼类和锦鲤类,现每年仅金鱼出口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目前,英国约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观赏鱼1.4亿尾以上。
1、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金鱼在我国民间饲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于16世纪初传入西方,深受欧美各国的青睐,被称之为"东方圣鱼"。金鱼已成为世界性的种类,并在观赏鱼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观赏鱼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以东南沿海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两大观赏鱼生产基地。北京市的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12000亩,集中在通州和朝阳两个区,年产观赏鱼1.5亿尾左右,并建有大型观赏鱼交易市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观赏鱼产业带。天津市的观赏鱼产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天津市东兴立交桥的观赏鱼市场在京、津及"三北"地区均有较大影响,现交易品种300多个,交易摊位35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
我国其它地区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金鱼养殖面积4000多亩,养殖品种80多个,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养殖户平均增收1500多万元。另外,该镇还建有4700平方米的观赏园,展出名贵品种120多个。江苏省徐州市现已建100亩左右规模的观赏鱼养殖基地6个,年产观赏鱼8000万尾左右,占全市总产量的近60%,产品年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共计1000万尾左右,内销8000万尾左右,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就业。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观赏鱼及其相关产业的总产值也已达100多亿元。此外,上海市、南京市、成都市等大中城市周边地区的观赏渔产业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水产养殖领域拓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与就业的新途径。
3、我国观赏渔业的经济贸易
由于受地理因素和传统技术的制约,目前,在我国的观赏渔业中仍以金鱼类为主,但十几年前引进并试养的锦鲤养殖业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年产量约40万尾左右;近几年陆续从国外引进和试养的热带鱼类及名贵珍稀品种也已增至150多种。近几年来,我国的观赏龟和观赏水生植物养殖业也正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浙江省海宁市的袁花镇已建成相当规模的观赏龟养殖基地,引进和试养国内外的观赏龟40余种;另外,引进试养的观赏性水生植物也已有近30种。
我国观赏鱼养殖业主要向外向型发展,金鱼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广东和上海是我国观赏鱼出口的两大口岸,从1977年到1986年,我国观赏鱼的年出口额平均为50万美元左右;1987年后增长较快,平均年递增29.4%;1993年后开始有大量品种进口。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观赏鱼贸易量还较小。从重量上看,1999年全世界的进口量为10832吨,出口量为13571吨。而我国当年的进口量为17吨,占0.16%;出口量为460吨,占3.4%;进口额22.4万美元,出口额为232.2万美元,分别占当年世界进出口额的0.09%和1.4%。目前我国年出口观赏鱼约l亿尾左右,约占世界观赏鱼贸易量的10%。
4、我国观赏渔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我国观赏渔业起步早,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渔业相关部门的主要精力在于解决"吃鱼难"问题,并未将休闲渔业放在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甚至将其作为"不务正业"的副业来处理,在科研、生产管理上根本没有投入精力,缺少有效地扶持,只是靠民间自发、自由地探索和发展;二是正规水产科研部门并没有对观赏渔业的科研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科研工作做得很不够,至使高档次的特型、特色、特体、特质的名优种类培育工作基本上没有进展,生产上也只是以引进品种为主;三是缺少专业化的行业组织,内部经验交流和专业发展计划研究不够等;四是观赏鱼文化建设滞后,对观赏鱼文化历史的研究、总结与发扬不够,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像猫、狗等宠物那样进入千家万户。
二、世界观赏渔业概况
据载,世界最早饲养观赏鱼的是公元前2500年的巴比伦的苏美尔人,欧洲大约在18世纪才开始掀起饲养观赏鱼的热潮。如今,在水族箱内饲养观赏鱼已遍及全球,已成为一种休闲时尚,消费人口有数千万,饲养种类达几千种,而且目前仍有大量变种及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推出。可以说,每类观赏鱼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文化交流和贸易交往的结果。
全世界的观赏鱼类,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金鱼类、锦鲤类、热带鱼类、观赏龟类和观赏植物类。观赏鱼的贸易品种有1600多种,其中50%为淡水品种、50%为海水品种。但海水品种的年交易量仅占总交易量的20%左右。1977年~1984年,全世界观赏鱼的年进口额仅为5000万美元左右,1985年后开始大幅度持续上升,1994年已达3.37亿美元;与此同时,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1996年已达2.07亿美元。此后的年进出口额都有所下降,目前,年进口额约为2.42亿美元,出口额约为1.69亿美元左右。
从进口情况看,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观赏鱼市场。海水性种类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加勒比海地区、肯尼亚、毛里求斯及红海沿岸国家;淡水性种类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是最主要的供应地。在观赏鱼的出口中,亚洲居首位,出口量占50%以上其中,人工培育的淡水观赏鱼占80%、野生海水性观赏鱼占15%、野生淡水性观赏鱼占5%;欧洲的淡水性观赏鱼主要出口国为德国、比利时和荷兰,海水性观赏鱼的主要出口国为法国和意大利等;非洲国家的年出口量仅占全球出口量的2%左右。
观赏鱼的出口量以新加坡最大,年供应量占全球年出口量的8.5%,其次是马来西亚,占6.3%。马来西亚主要供应淡水种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主要供应海水种类,在亚太地区新崛起的国家还有中国和印度。日本也是一个观赏鱼养殖和出口量较大的国家,主要养殖的为金鱼类和锦鲤类,现每年仅金鱼出口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目前,英国约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观赏鱼1.4亿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