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上游偏酸性水流不断注入,导致库内嗜酸性卵甲藻暴长,侵袭造成大批花、白鲢死亡。笔者利用化肥碳酸氢铵,亩施30kg治疗,取得2天见效,7天全愈的结果。
2006年2月下旬,闽西山区卢屋岗水库发生急据、暴发性鱼病,死鱼从几十斤至笔者确诊已达千斤。承包者谢马某焦急万分,经笔者治疗方案处理,得以控制。现将防治处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卢屋岗水库位于汀、连两县交界处,可养面积603亩,属于山谷集雨灌溉型水库。库四周植被略差,水质次营养型。该库从上世纪90年代则有利用养鱼,基本粗放粗养。2000年以来,私人承包,放养密度增大,养鱼产量逐年提高。虽然鱼病时有发生,但未有类似本次暴发性死亡案例记录。
二、诊断情况
1.2006年2月26日,水库承包者带病鱼前来,称其水库因中旬连日降雨,上游集雨山洪混水大量流入,2月18日开始发现少量白鲢死亡,而后隔天死鱼成倍增长,当天早上病鱼捞起量已达450kg左右。死鱼品种先是以白鲢为主,4天后改花鲢为主,死亡鱼规格为0.25kg~0.75kg的鱼种。已经多名水产技术干部检验,症状众说纷云,意见不一,分别下了许多药物,至今鱼病死亡高居不下,而且日有递增。
2.标本诊断
送检标本26尾花鲢,鱼体全身沾满沾液,似裹一层白雾状液体,活体在水中"白粉"状不十分明显,不少有鱼鳞脱落、发炎和感染水霉病菌。病鱼白点、鳞片间有点状刺血红点呈现。
镜检:取少许鱼体沾液和鳃丝,显微镜下可见大批猪腰形藻体。成熟藻体呈肾形,宽大于长,有明显凹陷,外包纤维壁,中间有一园大的细胞核,内充满粉状物。幼体由不明显的横沟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具有一条横鞭毛和一条纵横元。其形状是典型的嗜酸性卵甲藻。
3.病区调查
经检测水库pH6.2~6.5,水质透明度1.5m浅处可见底。
库内可见多处发病鱼在中、下库内中间,成团打转,环游不息,时而有见烦燥不安的病鱼窜跳。阳光下可见病鱼背鳍、尾鳍和体表布满微小白点。
水库上游及四周植被较差,因连日降雨,酸性混水直接注入水库,使嗜酸性卵甲藻大量繁殖,是导致急性死鱼的主要原因。
依据以上情况,笔者将此例确诊为嗜酸性卵甲藻暴长感染侵袭性鱼病,即"打粉病"。
三、治疗和结果
1.治疗总论
嗜酸性孵甲藻侵袭性鱼病,在闽西山区底质红壤(黄泥)土或有锈水泉的新开池塘常有发生,但如此大型水域发生此病,数日内导致几千斤鱼病亡仅为首例。笔者根据池塘此类疾病处理经验和结合该水库目前偏酸、偏瘦、缺肥的现状,采用大批量施放速效化肥碳铵(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即利用碳铵化肥等为偏碱性能,调高pH值、中和水中酸性,抑制嗜酸性卵甲藻生长,又能起主导施肥作用;同时促进库中其它生物生长。
2.治疗方案
立即对水库四周施泼碳铵,用量为每亩15kg~17.5kg,总使用10t,隔天用3t过磷酸钙泼洒。施泼时间为2006年2月27日和28日。
3.结果
施药后24小时后库中成团病鱼已散去,死鱼数从施药前450kg左右下降至94.5kg,第三天仅捞起28.5kg,第四、第五天死鱼均10余尾,一周后停止死鱼。
库内水质pH从6.5已提高到7.6,库内水质油绿色,透明度60cm~ 80cm。水质明显好转。
四、讨论
1.碳铵(碳酸氢铵),含氮17.1%是常用农田速效肥,利用对瘦水的山塘、水库、池塘作追肥确有"斤肥斤鱼"的好效果。该肥溶于水,其碱性能杀灭鱼类疾病中的菌虫害,特别对治疗鱼类感染嗜酸性卵甲藻病,见效很快。
2.碳铵可增肥,可防治鱼病,但使用大量也可致鱼死亡。在肥水池塘和 pH超过7.5时慎用。
3.碳铵作为增肥时,在水质偏酸性,特别是水中硬度低的情况下,必须搭配过磷酸钙施放,否则增肥效果差。
4.嗜酸陛卵甲藻属于微生物侵袭性鱼病,治疗容易。常规池塘发生此害每亩用15kg~20kg生石灰全池泼洒,将水pH调到7.5~8.0则可。使用碳氨笔者经验用量为每亩10kg~15kg。
5.确诊是治疗本病关键。受该藻侵袭的病鱼,喜与硬物磨擦,易损伤造成磷片脱落发炎,粗看像赤皮病;寄生时间长会呈现细菌性霉烂现象;白点重叠略似小瓜虫"白点";全身沾满沾液易误为毛管虫、隐鞭虫等原生动寄生疾病;沾物成堆时甚至有人会误认为孢子虫疾病。总而言之粗诊粗定现有常规鱼病类形都有相似点。
确诊参考:
(1)白点细小分布均匀,鳞间有出血点;
(2)病池pH值必需在中性偏下,即6.5以下;
(3)刮下白点在玻璃片水滴中不游动;
(4)该藻侵袭无专一寄主,任何鱼类均可感染;
(5)镜检确定藻体。
2006年2月下旬,闽西山区卢屋岗水库发生急据、暴发性鱼病,死鱼从几十斤至笔者确诊已达千斤。承包者谢马某焦急万分,经笔者治疗方案处理,得以控制。现将防治处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卢屋岗水库位于汀、连两县交界处,可养面积603亩,属于山谷集雨灌溉型水库。库四周植被略差,水质次营养型。该库从上世纪90年代则有利用养鱼,基本粗放粗养。2000年以来,私人承包,放养密度增大,养鱼产量逐年提高。虽然鱼病时有发生,但未有类似本次暴发性死亡案例记录。
二、诊断情况
1.2006年2月26日,水库承包者带病鱼前来,称其水库因中旬连日降雨,上游集雨山洪混水大量流入,2月18日开始发现少量白鲢死亡,而后隔天死鱼成倍增长,当天早上病鱼捞起量已达450kg左右。死鱼品种先是以白鲢为主,4天后改花鲢为主,死亡鱼规格为0.25kg~0.75kg的鱼种。已经多名水产技术干部检验,症状众说纷云,意见不一,分别下了许多药物,至今鱼病死亡高居不下,而且日有递增。
2.标本诊断
送检标本26尾花鲢,鱼体全身沾满沾液,似裹一层白雾状液体,活体在水中"白粉"状不十分明显,不少有鱼鳞脱落、发炎和感染水霉病菌。病鱼白点、鳞片间有点状刺血红点呈现。
镜检:取少许鱼体沾液和鳃丝,显微镜下可见大批猪腰形藻体。成熟藻体呈肾形,宽大于长,有明显凹陷,外包纤维壁,中间有一园大的细胞核,内充满粉状物。幼体由不明显的横沟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具有一条横鞭毛和一条纵横元。其形状是典型的嗜酸性卵甲藻。
3.病区调查
经检测水库pH6.2~6.5,水质透明度1.5m浅处可见底。
库内可见多处发病鱼在中、下库内中间,成团打转,环游不息,时而有见烦燥不安的病鱼窜跳。阳光下可见病鱼背鳍、尾鳍和体表布满微小白点。
水库上游及四周植被较差,因连日降雨,酸性混水直接注入水库,使嗜酸性卵甲藻大量繁殖,是导致急性死鱼的主要原因。
依据以上情况,笔者将此例确诊为嗜酸性卵甲藻暴长感染侵袭性鱼病,即"打粉病"。
三、治疗和结果
1.治疗总论
嗜酸性孵甲藻侵袭性鱼病,在闽西山区底质红壤(黄泥)土或有锈水泉的新开池塘常有发生,但如此大型水域发生此病,数日内导致几千斤鱼病亡仅为首例。笔者根据池塘此类疾病处理经验和结合该水库目前偏酸、偏瘦、缺肥的现状,采用大批量施放速效化肥碳铵(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即利用碳铵化肥等为偏碱性能,调高pH值、中和水中酸性,抑制嗜酸性卵甲藻生长,又能起主导施肥作用;同时促进库中其它生物生长。
2.治疗方案
立即对水库四周施泼碳铵,用量为每亩15kg~17.5kg,总使用10t,隔天用3t过磷酸钙泼洒。施泼时间为2006年2月27日和28日。
3.结果
施药后24小时后库中成团病鱼已散去,死鱼数从施药前450kg左右下降至94.5kg,第三天仅捞起28.5kg,第四、第五天死鱼均10余尾,一周后停止死鱼。
库内水质pH从6.5已提高到7.6,库内水质油绿色,透明度60cm~ 80cm。水质明显好转。
四、讨论
1.碳铵(碳酸氢铵),含氮17.1%是常用农田速效肥,利用对瘦水的山塘、水库、池塘作追肥确有"斤肥斤鱼"的好效果。该肥溶于水,其碱性能杀灭鱼类疾病中的菌虫害,特别对治疗鱼类感染嗜酸性卵甲藻病,见效很快。
2.碳铵可增肥,可防治鱼病,但使用大量也可致鱼死亡。在肥水池塘和 pH超过7.5时慎用。
3.碳铵作为增肥时,在水质偏酸性,特别是水中硬度低的情况下,必须搭配过磷酸钙施放,否则增肥效果差。
4.嗜酸陛卵甲藻属于微生物侵袭性鱼病,治疗容易。常规池塘发生此害每亩用15kg~20kg生石灰全池泼洒,将水pH调到7.5~8.0则可。使用碳氨笔者经验用量为每亩10kg~15kg。
5.确诊是治疗本病关键。受该藻侵袭的病鱼,喜与硬物磨擦,易损伤造成磷片脱落发炎,粗看像赤皮病;寄生时间长会呈现细菌性霉烂现象;白点重叠略似小瓜虫"白点";全身沾满沾液易误为毛管虫、隐鞭虫等原生动寄生疾病;沾物成堆时甚至有人会误认为孢子虫疾病。总而言之粗诊粗定现有常规鱼病类形都有相似点。
确诊参考:
(1)白点细小分布均匀,鳞间有出血点;
(2)病池pH值必需在中性偏下,即6.5以下;
(3)刮下白点在玻璃片水滴中不游动;
(4)该藻侵袭无专一寄主,任何鱼类均可感染;
(5)镜检确定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