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养殖 > 养鱼 > 正文

蝶尾金鱼繁育饲养技术 _育苗技术

2013-01-05
    “蝶尾”类金鱼是我市具有地方特色的观赏鱼养殖品种,在业内享有盛名。现将蝶尾金鱼繁育饲养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蝶尾繁殖技术

    1.亲本的筛选留种技术 选择尾型对称且尾鳍前端接近或到达胸鳍,臀鳍平衡,眼睛完好且对称,色泽鲜艳,丰满润圆,特征明显,身体健康无病无伤的各类花色品种。规格12厘米以上,10月龄当年亲鱼。

    2.繁殖季节 4月20日前后,水温18℃以上,雨水充沛。

    3.配组 1雄3雌一组,雌雄分池饲养,亲鱼池规格10~15平方米,每平方米放鱼20尾左右,产前进行流水刺激,最好是雨水。

    4.人工授精 待亲鱼成熟,按雌雄3∶1比例配组进行人工授精,授精时精液不宜太多或太少,否则均会影响受精率。按照上述操作,受精率可达到80%以上。

    5.采卵与孵化 规格为10~12厘米的亲鱼每组可采卵2~3批次,每次采卵2000~3000粒。采卵水温与亲鱼培育池一致,切忌有温差。用经蒸煮消毒处理过的棕片作鱼巢,每个棕片采卵2000~3000粒,不宜过密。孵化池10~15平方米,每池置放棕片2~3片,孵鱼1万尾左右。孵化池用水要用“老水”,即经培育有一定肥度的水。孵化池水温与产卵水温相一致,也忌温差大。孵化期间不换或少换水,添水忌添“生水”(地下水或其它水源水),宜添“熟水、老水”。孵化期间的主要管理工作是防止和清除青泥苔。孵化时间5~7天为宜。时间太短、过长均会影响孵化率,尤其是成品率(包括体色、体形、体态、翅鳍完整度等)。按上述操作,孵化率可达70%~80%,每组亲鱼可产苗1万尾左右。

    二、蝶尾幼鱼培育与筛选技术

    鱼苗培育在孵化池内进行,每池(10~12平方米)育苗1万尾上下。培育20天左右后开始筛选分池培育。

    蝶尾筛选是养殖中一项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工作,一般要经过4~5次筛选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1.初选 鱼苗约经20天培育达2厘米左右即可开始初选,剔除小(缺)尾、残眼、异(畸)形等10来种残次鱼。初选存鱼率(留存鱼数量占鱼苗数量的比例,下同)一般为80%左右。

    2.复选 初选后的幼鱼经15天左右饲养,即进行复选。主要剔除小尾,同时剔除其他残次鱼。复选存鱼率一般为50%~60%。

    3.定型复选(二次复选) 复选后的幼鱼经30~40天饲养,达到3~4厘米时进行二次复选,并分类定型,即成品鱼。成品鱼定型存鱼率一般为20%~30%。

    4.优选 成品鱼经20~30天饲养,可进行优选,筛选出优等鱼。重点选出姿态、体形、色泽等性状特别优秀的个体,作为上等品予以分池培育,分级管理。优选挑选的比例为成品鱼的10%~20%。

    5.精选 优选出来的上等鱼再一次挑选成为精品鱼,挑选比例仅为优等鱼的5%左右。其中有少量的极品鱼。

    三、蝶尾的饲养管理技术

    1.放养密度 蝶尾养殖放养密度直接影响其成品率,尤其在定型培育之前的阶段。我们在养殖实践中总结了一个“两密一稀”的放养模式。即在幼鱼定型培育之前采取“初密、中稀、后密”的做法,来控制鱼的体形、体貌、体色等性状特征,从而达到提高成品率的目的。其具体密度的控制视花色品种要求及水质、水色、鱼的个体大小而确定。

    2.水质控制 蝶尾金鱼的色泽及生长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质。我们推行“熟水”养鱼,多添“熟水”少加“清水”,添加地下水一定要通过曝气后使用,水色微绿或淡酱红色,水深10~20厘米,pH值7~8。夏秋水温过高时,采取补水遮阳等措施,控制水温不超过30℃,防止中暑发生烫尾病。

    3.投饵 开口饵料和定型培育之前投喂的饵料一定要用天然活饵,如红虫、水丝蚓等。至9月中下旬育肥阶段,可改投金鱼配合饲料或颗粒饲料。投喂量以喂七成饱为宜,忌池内残剩饵料,投喂次数一般一天2~3次。饲料中要添加少量的维C和维E等微量营养元素。

    4.病害防治 重点防止烫尾病、烂鳃病、原生寄生虫病及青泥苔的危害。同时做好防缺氧、防中暑、防中毒、防鸟、鼠、猫等敌害侵害等工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