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时期,此时池内对虾养殖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由于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易使池塘水体产生氧债而致的缺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对虾养殖池塘常会出现水质恶化,并伴随着泛塘,引起养殖对虾大批死亡。同时由于环境恶化,红体病、白斑病和红腿病等疾病高发,给养殖带来损失。另外,夏秋季节是雨的多发季节,暴雨、阵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主要是使对虾池的水质(水温、盐度等)、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产生瞬间改变,造成对虾应激反应,极易使对虾因应激暴发病害。因而,夏秋季节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时期,此时管理的好坏对全年养殖生产影响重大,现介绍有关问题,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调节好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南美白对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应注意水质的调节。首先,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水质变化,适时适量换注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切忌大排大灌,并适当提高水位,尽量保持在1.5米以上,使中下层水温仍能保持在32℃以内。一般虾场的日换水量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对虾生长速度则明显提高;日换水量提高到30%,对虾在盛夏出现的生长低谷基本消失。
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高到1.8米~2.0米,高温期要保持2.2米以上。为此,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达到了降低水温的目的。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病毒的活体侵入,最好在进水口用80目网片滤水。
夏秋季节,由于水温高,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现象,导致虾塘缺氧,针对池塘水体的这个特点,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及时消除水体分层。由于天气多变,每天要收听天气预报,作好雷雨大风的防范,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机增氧或抛洒颗粒氧等,以免泛池死虾。未装增氧机的池塘,可使用水泵搅动上下层水体,防止水体分层明显。
另外,应注意使用药物、生物制剂等来调节水质。一般每隔3天~5天全池泼洒沸石粉一次,用量每亩10千克~15千克;每隔7天~10天,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例如光合细菌、EM原露、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调节好水质。
夏秋季节,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60厘米,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换水、加水或施放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追施氮肥和磷肥。
注意饲料投喂、控制投喂量
夏秋季水温适宜,对虾食量大,消化快,日投喂量应增多,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投饲方式,每天投喂4次~6次。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主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投喂,早晚占70%~80%,白天占20%~30%,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1小时~1.5小时内吃完为佳,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南美白对虾的投饵管理要做到相对合理,既要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环境和节约成本,在投饵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条件下少喂。②投饵1.5小时后,空胃率高(超过30%)的适当多喂。③水温低于18℃或高于32℃时少喂。④天气晴好时多喂,大风暴雨、寒流侵袭(降温5℃以上)时少喂或不喂。⑤对虾大量脱壳的当日少喂,脱壳1天后多喂。⑥池内竞争生物多时适当多喂。⑦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⑧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
南美白对虾饲料应投喂新鲜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全价饲料。
轮捕疏养、捕大留小
由于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一般养殖得法,只要经过65天~75天饲养,就有部分可达到上市规格,此时可捕出部分上市,以保持池内合理的载虾密度,促进对虾生长,尽早达到上市规格。捕获方法建议采用地笼网诱捕,尽量少用拉网起捕,以免对虾受伤和产生应急反应。具体捕捞时间因地而异,一般在7月份就可开始进行,具体时间还应根据池塘条件、放养情况、对虾生长状况等灵活掌握,以保持池塘合适的密度为佳。
加强管理,科学防病
应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对虾生长活动和饵料残存情况,确定当日投饵的品种和数量。午夜和黎明前,虾池水中氧气降至最低点,是对虾最容易发生浮头死亡的危险时间,如发现糠虾、白虾浮头,小杂鱼向池塘边集结等现象(这是对虾浮头预兆),必须及时开动增氧机或进行换水。
坚持每日早中晚巡塘值班。还应检查各种设施是否完好,重点观察虾池的水质变化和虾的活动情况、检查供电供水设施保障情况、观察是否有病虾出现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
高温季节,对虾活动摄食能力差,机体的代谢水平下降,加之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虾病发生。主要有应激性红体病、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白斑病、固着类纤毛虫病、肌肉坏死病、死底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切实做好虾病防治工作。
做到:定期水体消毒,预防性水体消毒一般使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用量每次0.15ppm~0.3ppm,间隔10天。治疗性水体消毒可使用复合聚维酮碘(用量0.2ppm/次)、二氧化氯(用量每次0.15ppm~0.3ppm)等,间隔5天~7天。使用消毒类药剂时,应同时开动增氧机或使用增氧剂,严防事故的发生。
保持池塘水质稳定的清新,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水体溶氧(机械增氧和化学增氧等),使水体处于富氧状态,减少对虾病毒病的发病动因,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免疫多糖(添加量为饲料量的1‰~3‰),高温期在饲料中可添加高稳定维生素C(添加量为饲料量的3‰~5‰)和大蒜素(添加量为饲料量的2%,加蛋清包裹);可定期使用护肝保肝中草药剂,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比如,“护生宝”(黄柏、黄芪、黄芩),用量为饲料的0.5%,10天拌饵一次,连用3天。
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天~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尾左右对虾观察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措施。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看是否有问题发生。
调节好水质,保持水质清新
南美白对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应注意水质的调节。首先,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水质变化,适时适量换注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切忌大排大灌,并适当提高水位,尽量保持在1.5米以上,使中下层水温仍能保持在32℃以内。一般虾场的日换水量为池水的8%~10%,如提高到20%,对虾生长速度则明显提高;日换水量提高到30%,对虾在盛夏出现的生长低谷基本消失。
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高到1.8米~2.0米,高温期要保持2.2米以上。为此,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达到了降低水温的目的。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病毒的活体侵入,最好在进水口用80目网片滤水。
夏秋季节,由于水温高,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现象,导致虾塘缺氧,针对池塘水体的这个特点,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及时消除水体分层。由于天气多变,每天要收听天气预报,作好雷雨大风的防范,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机增氧或抛洒颗粒氧等,以免泛池死虾。未装增氧机的池塘,可使用水泵搅动上下层水体,防止水体分层明显。
另外,应注意使用药物、生物制剂等来调节水质。一般每隔3天~5天全池泼洒沸石粉一次,用量每亩10千克~15千克;每隔7天~10天,使用一次有益微生物。例如光合细菌、EM原露、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调节好水质。
夏秋季节,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60厘米,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换水、加水或施放沸石粉或生石灰,若透明度过大,可追施氮肥和磷肥。
注意饲料投喂、控制投喂量
夏秋季水温适宜,对虾食量大,消化快,日投喂量应增多,应采取少量多餐的投饲方式,每天投喂4次~6次。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主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投喂,早晚占70%~80%,白天占20%~30%,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以检查饵料台不留残饵为原则,掌握在投饲后1小时~1.5小时内吃完为佳,天气闷热或有雷阵雨时,可少喂或不喂,这样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和减轻水体的污染压力。南美白对虾的投饵管理要做到相对合理,既要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环境和节约成本,在投饵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条件下少喂。②投饵1.5小时后,空胃率高(超过30%)的适当多喂。③水温低于18℃或高于32℃时少喂。④天气晴好时多喂,大风暴雨、寒流侵袭(降温5℃以上)时少喂或不喂。⑤对虾大量脱壳的当日少喂,脱壳1天后多喂。⑥池内竞争生物多时适当多喂。⑦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⑧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
南美白对虾饲料应投喂新鲜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全价饲料。
轮捕疏养、捕大留小
由于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一般养殖得法,只要经过65天~75天饲养,就有部分可达到上市规格,此时可捕出部分上市,以保持池内合理的载虾密度,促进对虾生长,尽早达到上市规格。捕获方法建议采用地笼网诱捕,尽量少用拉网起捕,以免对虾受伤和产生应急反应。具体捕捞时间因地而异,一般在7月份就可开始进行,具体时间还应根据池塘条件、放养情况、对虾生长状况等灵活掌握,以保持池塘合适的密度为佳。
加强管理,科学防病
应每天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对虾生长活动和饵料残存情况,确定当日投饵的品种和数量。午夜和黎明前,虾池水中氧气降至最低点,是对虾最容易发生浮头死亡的危险时间,如发现糠虾、白虾浮头,小杂鱼向池塘边集结等现象(这是对虾浮头预兆),必须及时开动增氧机或进行换水。
坚持每日早中晚巡塘值班。还应检查各种设施是否完好,重点观察虾池的水质变化和虾的活动情况、检查供电供水设施保障情况、观察是否有病虾出现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
高温季节,对虾活动摄食能力差,机体的代谢水平下降,加之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虾病发生。主要有应激性红体病、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白斑病、固着类纤毛虫病、肌肉坏死病、死底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切实做好虾病防治工作。
做到:定期水体消毒,预防性水体消毒一般使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用量每次0.15ppm~0.3ppm,间隔10天。治疗性水体消毒可使用复合聚维酮碘(用量0.2ppm/次)、二氧化氯(用量每次0.15ppm~0.3ppm)等,间隔5天~7天。使用消毒类药剂时,应同时开动增氧机或使用增氧剂,严防事故的发生。
保持池塘水质稳定的清新,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水体溶氧(机械增氧和化学增氧等),使水体处于富氧状态,减少对虾病毒病的发病动因,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免疫多糖(添加量为饲料量的1‰~3‰),高温期在饲料中可添加高稳定维生素C(添加量为饲料量的3‰~5‰)和大蒜素(添加量为饲料量的2%,加蛋清包裹);可定期使用护肝保肝中草药剂,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比如,“护生宝”(黄柏、黄芪、黄芩),用量为饲料的0.5%,10天拌饵一次,连用3天。
对虾养殖中后期,一般每3天~5天必须用较密网目的旋网在池塘的四周随机抽样200尾左右对虾观察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措施。在对虾突然增料或减料,气候突变时期如下大雨、刮风后,进水、换水之后等有可以诱发虾病的情况下,要尽快用旋网抽检,看是否有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