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养殖 > 养虾 > 正文

日本对虾养殖新模式 _对虾养殖技术

2013-01-09
    日本对虾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具有养殖范围广、市场价格高、发展潜力大等特点。目前日本对虾养殖模式单产低、病害频繁,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年来对日本对虾养殖模式的探索,供广大日本对虾养殖户参考。

    一、场地选择

    选择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淡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供电充足、饲料供给方便、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区域建场。

    二、池塘设计

    池塘长方形或近圆形,面积10亩~20亩,最高水深2m,池壁以水泥板或地膜铺设,池底建成坡度为3左右的锅底形。在靠近池塘中心的边滩区域用砖块或石块圈起,其上铺10cm左右厚的细沙,作为日本对虾的栖息场所,大小约为池塘面积的40%。每口池塘配置底部增氧设备或水车式增氧机。建立蓄水池,占养殖总面积的 20%~30%。

    三、品种搭配

    养殖前期,单养日本对虾;待其体长达到5cm~6cm时,根据实际情况搭配滤食性的海湾扇贝或其他贝类品种,使池水透明度升高。过早放养滤食性贝类品种,容易导致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比例失衡影响日本对虾养殖前期的生长。

    四、投喂技术

    日本对虾喜食新鲜的动物性饵料,若全以之投喂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而目前对虾饲料大多又不能完全满足日本对虾的生长需求。故笔者在日本对虾养殖中新鲜野杂鱼和日本对虾配合饲料配合使用,比例为3∶7。采用早间、夜间投喂配合饲料,傍晚时投喂新鲜野杂鱼的方法,发现池塘底质良好、水质稳定、病害发生显著减少,效果明显。在饵料的投喂过程中,结合天气及平时的观察,适当调整投饵量,保证对虾进食七八分饱最佳,切忌将饵料投放日本对虾的休息场。

    五、水质管理

    池塘用水应先进行消毒处理,等药效失去后方可进塘。养殖前期以缓慢加注新水为主,中后期适当加大换水量,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底质和水质,发现底质恶化、水质老化或水中浮游生物比例不协调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六、病害预防

    确定“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在配合饲料里添加水产用多维和免疫多糖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定期对对虾进行检查,发现对虾白天漂浮在水面、行动呆滞、体色暗淡、肠道空、体表不干净无光泽、鳃发黄发黑时应特别注意,结合水色、底质以及天气等因素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重大损失。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