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春我们与凌海市瑞龙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对100亩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于当年4月、8月分三次引进投放2~3厘米的刺参苗30万头与日本对虾混养。2002年6月末,刺参平均体重达到210克,安全度过了夏季高温期和冬季休眠期,刺参长势良好。
一、虾池的改造
首先排空池水,封闭闸门,将底部的淤泥彻底清除,运到池外,清完的池底要进行整平、曝晒。池塘清淤后的平均深度要达到注水2米以上,池边堤坝用碎石护坡,也可用石棉瓦或装满细沙的编织袋护坡。
二、附着基的投放
1.投石法 一种是堆状造礁,每堆0.5立方米左右,每堆距离1~2米。投放石块时尽可能多地留出空隙,以增加刺参的附着面积;第二种为条状造礁,宽度为0.5~1.0米,高1米,每行间距1.5米左右。
2.投放水泥瓦 水泥瓦规格1.0米×2.0米,由3个水果筐支撑,筐内装满石头,周围用编织袋固定,每堆放6块水泥瓦,放射状向四周辐射,每亩7~10堆。
3.果筐造礁堆每堆由4个水果筐组成,底层3个,上层1个。筐内装满石块、砖瓦等,每亩30~40堆。
4.塑料编织袋把每个塑料编织袋内放一块砖头,作为重物,防止其漂浮,将袋口扎紧, 每六个一组,在池底摆放成梅花状,每组用一根细绳,系一个浮子,漂浮于水面,便于操作。可以单独使用,每亩60~80组,与堆石方法结合用效果更好。
5.其他材料 废弃的旧轮胎、空心砖、水泥管、贝壳等都可以作为造礁的材料。
三、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肥水 在刺参池放苗前一个月开始进水泡池,然后用生石灰37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40~80克/立方米的浓度进行消毒。放苗前20天排干原池水进新水,进水时用60目筛网过滤。施肥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每亩施尿素或磷酸二铵各1千克,一周后视水色可追肥一次,施肥量是首次的一半。
2.放苗时间与放苗量 春季放苗时间为4~5月,秋季放苗时间为9~10月。放苗密度根据苗种规格的大小来决定亩放苗量。一般情况下正常放养2~3厘米的幼参苗,其成活率可达到70%以上,而放养4~5厘米的幼参苗,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总体来说参苗规格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成活率也就越高。放养密度因池塘的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1~2厘米的参苗每亩放苗1.5万~2万头,2~3厘米的参苗可以放1万头。
3.投苗方法放苗前将水位降低,便于放苗操作,人下水后将参苗轻轻放入水中的石头或瓦片上,也可将参苗装入网袋,投放到指定的地点,让参苗自然爬出。
四、日常管理
1.饵料 刺参的食性非常杂,泥沙中的底栖硅藻、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的有机碎屑等都可以作为饵料。如果当地海区水质偏瘦,应考虑阶段性追肥,繁殖基础饵料,同时辅助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时间最好在下午4~5点钟,夏眠期和越冬期由于刺参停止摄食,此时不能投饵。
2.水质交换水体交换量越大,饵料资源越丰富,刺参生长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整个养成期间尽可能多地加大换水量。
3.温度控制 成参在水温超过20℃以上就逐渐进入夏眠状态,而超过28℃生命活动便不正常。为防止温度过高,采取加大换水量的方法,同时高温期保持最高水位以降低水温。为了安全越冬,可在封冻前将养参池水位提升到最高水位,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
4.注意盐度变化 刺参属于狭盐性动物,其适宜范围为28~34,当盐度低于22时会出现大量死亡。夏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养参池尽量避免有过多的淡水注入,尤其大雨过后,盐度变化过大,极易造成刺参溃烂甚至大量死亡,因此必须进行表层排淡或换水以保证池水的盐度在26以上。
五、疾病防治
烂皮病 出现病症时可采取大量换水的方法,同时将患病个体检出置入小型容器内,用青霉素或链霉素等30毫克/升药浴30~60分钟,有条件的可暂养在水泥池中待病愈后放回养成池。另外对发病池大量换水后施用0.2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虾池的改造
首先排空池水,封闭闸门,将底部的淤泥彻底清除,运到池外,清完的池底要进行整平、曝晒。池塘清淤后的平均深度要达到注水2米以上,池边堤坝用碎石护坡,也可用石棉瓦或装满细沙的编织袋护坡。
二、附着基的投放
1.投石法 一种是堆状造礁,每堆0.5立方米左右,每堆距离1~2米。投放石块时尽可能多地留出空隙,以增加刺参的附着面积;第二种为条状造礁,宽度为0.5~1.0米,高1米,每行间距1.5米左右。
2.投放水泥瓦 水泥瓦规格1.0米×2.0米,由3个水果筐支撑,筐内装满石头,周围用编织袋固定,每堆放6块水泥瓦,放射状向四周辐射,每亩7~10堆。
3.果筐造礁堆每堆由4个水果筐组成,底层3个,上层1个。筐内装满石块、砖瓦等,每亩30~40堆。
4.塑料编织袋把每个塑料编织袋内放一块砖头,作为重物,防止其漂浮,将袋口扎紧, 每六个一组,在池底摆放成梅花状,每组用一根细绳,系一个浮子,漂浮于水面,便于操作。可以单独使用,每亩60~80组,与堆石方法结合用效果更好。
5.其他材料 废弃的旧轮胎、空心砖、水泥管、贝壳等都可以作为造礁的材料。
三、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消毒肥水 在刺参池放苗前一个月开始进水泡池,然后用生石灰37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40~80克/立方米的浓度进行消毒。放苗前20天排干原池水进新水,进水时用60目筛网过滤。施肥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每亩施尿素或磷酸二铵各1千克,一周后视水色可追肥一次,施肥量是首次的一半。
2.放苗时间与放苗量 春季放苗时间为4~5月,秋季放苗时间为9~10月。放苗密度根据苗种规格的大小来决定亩放苗量。一般情况下正常放养2~3厘米的幼参苗,其成活率可达到70%以上,而放养4~5厘米的幼参苗,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总体来说参苗规格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成活率也就越高。放养密度因池塘的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1~2厘米的参苗每亩放苗1.5万~2万头,2~3厘米的参苗可以放1万头。
3.投苗方法放苗前将水位降低,便于放苗操作,人下水后将参苗轻轻放入水中的石头或瓦片上,也可将参苗装入网袋,投放到指定的地点,让参苗自然爬出。
四、日常管理
1.饵料 刺参的食性非常杂,泥沙中的底栖硅藻、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的有机碎屑等都可以作为饵料。如果当地海区水质偏瘦,应考虑阶段性追肥,繁殖基础饵料,同时辅助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投喂时间最好在下午4~5点钟,夏眠期和越冬期由于刺参停止摄食,此时不能投饵。
2.水质交换水体交换量越大,饵料资源越丰富,刺参生长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整个养成期间尽可能多地加大换水量。
3.温度控制 成参在水温超过20℃以上就逐渐进入夏眠状态,而超过28℃生命活动便不正常。为防止温度过高,采取加大换水量的方法,同时高温期保持最高水位以降低水温。为了安全越冬,可在封冻前将养参池水位提升到最高水位,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
4.注意盐度变化 刺参属于狭盐性动物,其适宜范围为28~34,当盐度低于22时会出现大量死亡。夏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养参池尽量避免有过多的淡水注入,尤其大雨过后,盐度变化过大,极易造成刺参溃烂甚至大量死亡,因此必须进行表层排淡或换水以保证池水的盐度在26以上。
五、疾病防治
烂皮病 出现病症时可采取大量换水的方法,同时将患病个体检出置入小型容器内,用青霉素或链霉素等30毫克/升药浴30~60分钟,有条件的可暂养在水泥池中待病愈后放回养成池。另外对发病池大量换水后施用0.2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可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