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养殖 > 养虾 > 正文

斑节对虾养殖期管理(七)

2013-04-04
    五、斑节对虾养植的生产程序 
     
    斑节对虾养殖的养成阶段时间短,当前广东与福建有些地区一年养殖两造,一般第一造在粤西沿海80天可收成,第二造时间稍长为110天左右。养虾收成之后就要进行包括排除积水、封闸晒塘、清理塘底、维修堤坝、清整沟渠、安装闸网、清池除害、过滤进水、繁殖基础饵料,以及运苗、过数、下塘等项工作。上述工作先后有序,具有时间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如果一个生产环节被疏忽就会造成后面工作的被动,需一环紧扣一环,务必认真做好。 

    六、斑节对虾养成管理主要措施 
     
    斑节对虾的养殖技术要求比较高,比较细,各个生产环节紧紧衔接,一环脱节,往往就会贻误全局,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必须抓好关键的技术措施。 

    (一)在整个养殖周期应着重抓好如下5个重要环节: 

    1. 虾塘整治关:重点抓好堤坝修理,堵塞漏洞,挖深环池沟,提高水位,清淤必须彻底,晒塘不少于一个月。同时每亩撒生石灰100千克。 

    2. 投苗保苗关:主要做好严格选购优质的虾苗,虾苗规格要求达到1.2厘米以上。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一万尾左右。投苗必须做到“虾苗不健壮数量不足不投,未培养基础饵料不投,气候不宜水质不符不投”。投苗后必须注意查苗保苗,早期适量投喂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如鱼肉或牡蛎肉等。 

    3. 水、饵关:抓好水质管理和饵料投放是整个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水质管理要做到早期要肥,中、后期要活;要在闸门进水口安装锥形网,以增大水交换量;饵料投喂坚持少吃多餐、营养搭配、粗精互补的原则,做到勤投喂,勤观察。 

    4. 病害的防治关:主要抓预防,经常巡塘观察虾活动情况,采取药物与生物相结合的预防措施。 
  
    5. 适时收虾关:主要抓养虾周期的缩短。一般养80~90天池虾达到每千克40尾的规格即可收虾。 

    (二)抓好养殖的前、中、后服务 
     
    前期主要抓好虾苗供应,技术培训;中期主要加强技术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解决;后期是抓产品销售工作。 

    (三)养成期的关键技术措施 

    1. 重视养殖期的保苗工作 

    斑节对虾养殖过程中,产量的高低、效益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在养殖过程中如何保好苗,出效益。为保证苗的成活率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注意基础饵料的培养: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是提高保苗率,减少投饵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在投苗前一定要进行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要掌握好培养时间。时间短达不到预期效果,太长会造成藻类大量死亡,特别是池底质酸性的虾池更应注意,否则藻类死亡不但造成对虾适口饵料减少,而且大量沉积池底,产生毒气,危害池虾,降低虾苗成活率。根据海康县的经验,水温在27℃以下时,培养饵料生物以10~15天为宜,在28℃以上时7~10天为宜。若因其他客观原因造成时间过长,出现藻类死亡现象,应更换一半池水,再施放一定量的无机肥料。 

    (2)注意池底PH值和池上层水PH值差:有的虾池底质由于潜酸性大、气候急剧变化或残饵增多等原因的影响,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水色变清,透明度增大,池底出现较大的反酸,引起底泥和池水PH值相差较大,往往形成池上层水PH值高于底泥PH值。这样的变化,会对潜伏于泥质中的仔虾,中、大虾,特别是蜕壳虾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出现底泥和池水PH值相差太大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确保虾的成活率。 

    (3)注意稳定池水的透明度:稳定池水透明度应始终贯穿于养虾的全过程,也是保苗的先决条件。保持稳定的透明度不仅给斑节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还可以稳定池水各种理化因子。在养殖前期透明度维持在40厘米左右,中后期50厘米左右,当透明度出现不稳定时,要认真查出原因,进行处理。如果由于底质反酸引起,应选用石灰处理,之后再用施无机肥料方法(施肥法则为氮肥:磷肥:钾肥=5:1:1,无机肥不能单一施用)。若因换水过多所致,可只施无机肥调节。 

    (4)控制放养密度:要按池虾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一般半精养的投苗量是,水深1.0~1.2米时,每亩投苗9千尾以下;水深在1.3~1.5米时,每亩投苗1.2万尾以下;水深1.5米以上,每亩投苗不宜超过1.5万尾。 

    2. 重视科学投饵 
     
    在整个养成过程中合理投饵是养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投饵不当,不仅提高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还影响虾池水质管理。因此要进行科学投饵。 

    (1)准确估算池虾的密度: 

    第一,用网箱放养法,在虾池中设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投苗时按该池平均密度投苗于网箱中。从投苗之日起,每7~10天取出网箱之虾计数,计算成活率。在虾池没有敌害时,一般虾池中的虾比网箱内之虾成活率高10%左右。 

    第二,当池虾平均体长大于6.0厘米时,用旋网进行取样抽查,池内四周、中间不同位置,不同水深处取样,次数不少于10次,平均得出每网虾数,再根据旋网铺开面积算出单位面积尾数,乘以池塘面积,然后乘以逃逸系数(水深1.2米以下系数取1.3,水深1.3~1.5米时系数取1.5,尔后水深每增加10厘米系数可增加0.l),即可计算出该池虾的数量,也可通过观察对虾摄食情况,看虾的活动情况,根据对虾生长速度来估计。 

    (2)采取正确、合理的投饵方法:要以“少吃多餐,全池撒料”为原则。 

    第一,投饵次数可随着虾体的增大从少到多,当虾体长小于3.0厘米时,可日投2~3次,体长8.0厘米以下可日投4次,体长大于8.0厘米以后投饵次数应不少于5次。另外早上10点钟至下午4点钟这段时间内不宜投饵。日投饵量的安排,白天投饵量不应超过日投饵量的35%,夜间不应低于65%。 

    第二,投饵要注意环境条件,从而确定每日投饵量,天气差少投,天气好多投;水温高于34℃低于2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在26~30℃时多投;水质差少投,水质好多投;小潮期少投,大潮期多投;雨天少投或不投,下药物时少投或不投,饵料变质不投,6级风以上不投,虾大批蜕壳时不投。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