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十多年来,其人工育苗技术已被逐渐推广。然而,如何提高锯缘青蟹的成活率和出苗率,仍是当前育苗技术探索的主要问题。本试验着手于锯缘青蟹后期幼体所需的附着基,以网片、扇贝笼、牡蛎壳、人造草皮作为大眼幼体及幼蟹阶段的附着基,观察其附着和存活情况,以探求出几种较好的附着基类型和一套青蟹后期幼体培育的实用技术,为今后青蟹人工育苗技术提出若干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育场地及设施
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水产学校阳江实训中心的室外培育池,面积5m×6m,水深1m,气石摆布保持2个/平方米,培育用水经砂滤及消毒处理后使用,遇到阴雨天气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污染。
1.2 环境因子及放养密度
室外光照强度保持3000~5000lx,适当用遮光网进行调控,水温保持28~31℃,海水盐度28‰~30‰,pH值为(8.0±0.2),溶解氧5mg/L以上。以培育至Z5,期的涵状幼体培育池作为实验池,池内幼体密度为800尾/立方米。
1.3 饵料
以轮虫、丰年虫、裸腹潘作为饵料,每d投喂3次,待发育至大眼幼体期(M)后添加冰鲜鱼、贝肉糜作为主要饵料种类,当幼体发育至幼蟹阶段,增加鱼、贝肉糜的投喂量,并视幼体的饱食程度、水体中饵料和残存量以及幼体活动状况进行调整。
1.4 附着基
附着基提前做好,经浸泡,曝晒,消毒后使用,网片以20目尼龙网片经剪裁成40cm×60cm规格后,一端系上石块以固定于水中。牡蛎壳串用粗尼龙绳将6~8块牡蛎串连而成,吊于池面胶丝上。扇贝笼为5层,每层为圆形带小孔塑料板(直径300m)间隔组成,外围包有尼龙网,可直接吊于池面胶丝上。人造草皮规格为20cm×20cm,以绳子串连,垂直或平吊于池中。
1.5 实验方法
将以上4种附着基各取多个放置于实验池各个角落,在大眼幼体期开始观察幼体在各种附着基上的附着情况,并对其附着数目及存活情况进行记录,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最后对比和分析几种附着基的附着效果。
2 结果
2004年锯缘青蟹后期幼体附着基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锯缘青蟹后期幼体在各附着基的附着情况
种类 大眼幼体数(只)(2004.9.6) 幼蟹(只)
网片(片) 82 98
牡蛎壳(串) 4 16
扇贝笼(笼) 46 81
人造草皮(片) 2 3
3 讨论
3.1 附着基的作用
自青蟹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阶段,其腹肢发育成为发达的游泳器官,出现了钳状的螯足,容易造成互相残杀现象,在此阶段多投附着基,可以为幼体提供良好的栖息和隐蔽场所,从而减少自残机率,提高大眼和幼蟹阶段的成活率。
3.2 几种附着基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大眼幼体或是幼蟹阶段,网片的附着效果都为最好,因其网孔适中,整体轻型,具有更大的接触面,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附着基;而扇贝笼更适合于幼蟹期投放,因其更容易保持固有的形状和较大的空隙,便于幼蟹的栖息运动;而牡蛎壳质地坚硬,重量较大,附着效果一般;人造草皮虽轻便柔软,但其塑料质地,较为光滑,幼体不易附着,因而效果不尽理想。
3.3 附着基在育苗生产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较好的附着基,网片和扇贝笼具有以下优点:表面较为粗糙,多空隙,易于幼体附着;操作轻便,易于出苗,安全无毒;材料简单,成本较低。从实验结果看到,网片和扇贝笼作为青蟹幼体附着基均收到较好的附着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待青蟹幼体发育至Z5,后期则应及时投入网片附着基,当其过渡到幼蟹阶段可将网片和扇贝笼同时投入使用,以此作为青蟹幼体良好的隐蔽和栖息场段所,减少自残机会,是提高锯缘青蟹育苗成活率的一个有效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育场地及设施
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水产学校阳江实训中心的室外培育池,面积5m×6m,水深1m,气石摆布保持2个/平方米,培育用水经砂滤及消毒处理后使用,遇到阴雨天气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污染。
1.2 环境因子及放养密度
室外光照强度保持3000~5000lx,适当用遮光网进行调控,水温保持28~31℃,海水盐度28‰~30‰,pH值为(8.0±0.2),溶解氧5mg/L以上。以培育至Z5,期的涵状幼体培育池作为实验池,池内幼体密度为800尾/立方米。
1.3 饵料
以轮虫、丰年虫、裸腹潘作为饵料,每d投喂3次,待发育至大眼幼体期(M)后添加冰鲜鱼、贝肉糜作为主要饵料种类,当幼体发育至幼蟹阶段,增加鱼、贝肉糜的投喂量,并视幼体的饱食程度、水体中饵料和残存量以及幼体活动状况进行调整。
1.4 附着基
附着基提前做好,经浸泡,曝晒,消毒后使用,网片以20目尼龙网片经剪裁成40cm×60cm规格后,一端系上石块以固定于水中。牡蛎壳串用粗尼龙绳将6~8块牡蛎串连而成,吊于池面胶丝上。扇贝笼为5层,每层为圆形带小孔塑料板(直径300m)间隔组成,外围包有尼龙网,可直接吊于池面胶丝上。人造草皮规格为20cm×20cm,以绳子串连,垂直或平吊于池中。
1.5 实验方法
将以上4种附着基各取多个放置于实验池各个角落,在大眼幼体期开始观察幼体在各种附着基上的附着情况,并对其附着数目及存活情况进行记录,取其平均值作为参考,最后对比和分析几种附着基的附着效果。
2 结果
2004年锯缘青蟹后期幼体附着基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锯缘青蟹后期幼体在各附着基的附着情况
种类 大眼幼体数(只)(2004.9.6) 幼蟹(只)
网片(片) 82 98
牡蛎壳(串) 4 16
扇贝笼(笼) 46 81
人造草皮(片) 2 3
3 讨论
3.1 附着基的作用
自青蟹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阶段,其腹肢发育成为发达的游泳器官,出现了钳状的螯足,容易造成互相残杀现象,在此阶段多投附着基,可以为幼体提供良好的栖息和隐蔽场所,从而减少自残机率,提高大眼和幼蟹阶段的成活率。
3.2 几种附着基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大眼幼体或是幼蟹阶段,网片的附着效果都为最好,因其网孔适中,整体轻型,具有更大的接触面,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附着基;而扇贝笼更适合于幼蟹期投放,因其更容易保持固有的形状和较大的空隙,便于幼蟹的栖息运动;而牡蛎壳质地坚硬,重量较大,附着效果一般;人造草皮虽轻便柔软,但其塑料质地,较为光滑,幼体不易附着,因而效果不尽理想。
3.3 附着基在育苗生产上的应用
作为一种较好的附着基,网片和扇贝笼具有以下优点:表面较为粗糙,多空隙,易于幼体附着;操作轻便,易于出苗,安全无毒;材料简单,成本较低。从实验结果看到,网片和扇贝笼作为青蟹幼体附着基均收到较好的附着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待青蟹幼体发育至Z5,后期则应及时投入网片附着基,当其过渡到幼蟹阶段可将网片和扇贝笼同时投入使用,以此作为青蟹幼体良好的隐蔽和栖息场段所,减少自残机会,是提高锯缘青蟹育苗成活率的一个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