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5日山东省金乡县一养殖户猪场内猪只突然连续发生急性死亡。病死猪在死亡前没有发现明显临床症状,往往是突然倒地而死。经过临床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诊断为链球菌感染,立即采取得力措施控制了疫病的进一步发生。
1 发病情况
2005年1月15日金乡县一养殖户主诉:养殖78头猪,均为同批购进的架子猪,体重均为40~45kg。病猪主要出现在两个圈内,一天时间内死亡8头。前一天该圈猪精神状态、采食量均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病死4头,由于没有及时确诊、治疗,下午又突然死亡4头。后经诊断为链球菌感染,立即用药。第三天个别猪出现食欲不振,但没出现死亡。两天后情况转好,病情得到控制。
2 病理变化
病死猪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以各脏器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喉头出血,气管环内充满泡沫。心耳见出血斑点,心肌、心内膜有出血斑点。右心室扩张,冠状沟有出血斑点,心室内积有煤焦油样的血块。肺呈红色,体积增大,切面呈大理石样,气管内有大量的红色泡沫。肝、脾明显肿大,呈暗红色,特别是脾脏,肿大到正常的3倍多,边缘变钝,表面有隆起的紫黑色梗死灶。肝、脾切面模糊,流出暗红色血液。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肿大,呈黑褐色。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
3 实验室诊断
3.1 触片镜检:取脾脏做触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双排列、短链状的球菌,有的排列成四球菌、六球菌,偶见单球菌、三球菌。组织触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到蓝紫色圆形菌体,周围有粗大的、淡蓝色的黏液性荚膜。未发现其他细菌。
3.2 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革兰氏阳性呈短链、长链圆形球菌。
3.3 生化试验:将病料纯培养物做生化鉴定,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蔗糖,产酸不产气;能产生硫化氢,不产生靛基质;不能分解菊糖;VP及MR试验均呈阴性。
由此初步确诊为链球菌感染。
4 治疗及防制措施
4.1 对出现死亡的两群猪立即进行隔离,严格消毒。稍出现症状的立即用人用青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1.5万~2万IU/kg体重,同时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0.07g/kg体重,2次/日,连用3天。
4.2 对未发病的猪群立即采取带猪消毒,并在饲料中加入氨苄青霉素预防。
4.3 死猪肉尸、脏器等禁止鲜销,并派人员监督进行高温处理。
4.4 对附近农户饲养的猪群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疫苗按每头2ml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5 小结讨论
5.1 该猪场未进行过链球菌病免疫。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该养殖户的侥幸心理有关,因该猪场一直未发生重大疫情,所以仅对猪瘟、仔猪副伤寒进行预防。
5.2 为防止该病的流行制定了猪链球菌的免疫程序:应用链球菌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1ml稀释后肌注。注射时间为30~35日龄,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14天后产生强大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或者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5ml(浓缩苗为3m1),免疫期4~6个月。
5.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杆菌肽锌、百里霉素或磺胺类、土霉素等),但应注意一次不可药味偏多,多种药物以交替使用为宜。
5.4 猪对链球菌易感性较高,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呈地方性流行,其他季节仅呈零星发病趋势。病猪和带菌猪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主要传染源。该病既可通过母猪分娩、哺乳等方式垂直传播给仔猪,又可经病猪口、鼻、皮肤伤口等水平传播。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转群、运输、阉割、免疫等因素都可诱发该病,并会加重病情。哺乳仔猪、育成猪发病急、死亡率高,且多见败血型和脑膜炎型。
1 发病情况
2005年1月15日金乡县一养殖户主诉:养殖78头猪,均为同批购进的架子猪,体重均为40~45kg。病猪主要出现在两个圈内,一天时间内死亡8头。前一天该圈猪精神状态、采食量均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病死4头,由于没有及时确诊、治疗,下午又突然死亡4头。后经诊断为链球菌感染,立即用药。第三天个别猪出现食欲不振,但没出现死亡。两天后情况转好,病情得到控制。
2 病理变化
病死猪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以各脏器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喉头出血,气管环内充满泡沫。心耳见出血斑点,心肌、心内膜有出血斑点。右心室扩张,冠状沟有出血斑点,心室内积有煤焦油样的血块。肺呈红色,体积增大,切面呈大理石样,气管内有大量的红色泡沫。肝、脾明显肿大,呈暗红色,特别是脾脏,肿大到正常的3倍多,边缘变钝,表面有隆起的紫黑色梗死灶。肝、脾切面模糊,流出暗红色血液。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肿大,呈黑褐色。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
3 实验室诊断
3.1 触片镜检:取脾脏做触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双排列、短链状的球菌,有的排列成四球菌、六球菌,偶见单球菌、三球菌。组织触片,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到蓝紫色圆形菌体,周围有粗大的、淡蓝色的黏液性荚膜。未发现其他细菌。
3.2 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革兰氏阳性呈短链、长链圆形球菌。
3.3 生化试验:将病料纯培养物做生化鉴定,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蔗糖,产酸不产气;能产生硫化氢,不产生靛基质;不能分解菊糖;VP及MR试验均呈阴性。
由此初步确诊为链球菌感染。
4 治疗及防制措施
4.1 对出现死亡的两群猪立即进行隔离,严格消毒。稍出现症状的立即用人用青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1.5万~2万IU/kg体重,同时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0.07g/kg体重,2次/日,连用3天。
4.2 对未发病的猪群立即采取带猪消毒,并在饲料中加入氨苄青霉素预防。
4.3 死猪肉尸、脏器等禁止鲜销,并派人员监督进行高温处理。
4.4 对附近农户饲养的猪群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疫苗按每头2ml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5 小结讨论
5.1 该猪场未进行过链球菌病免疫。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该养殖户的侥幸心理有关,因该猪场一直未发生重大疫情,所以仅对猪瘟、仔猪副伤寒进行预防。
5.2 为防止该病的流行制定了猪链球菌的免疫程序:应用链球菌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1ml稀释后肌注。注射时间为30~35日龄,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14天后产生强大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或者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5ml(浓缩苗为3m1),免疫期4~6个月。
5.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的影响,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杆菌肽锌、百里霉素或磺胺类、土霉素等),但应注意一次不可药味偏多,多种药物以交替使用为宜。
5.4 猪对链球菌易感性较高,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呈地方性流行,其他季节仅呈零星发病趋势。病猪和带菌猪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主要传染源。该病既可通过母猪分娩、哺乳等方式垂直传播给仔猪,又可经病猪口、鼻、皮肤伤口等水平传播。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转群、运输、阉割、免疫等因素都可诱发该病,并会加重病情。哺乳仔猪、育成猪发病急、死亡率高,且多见败血型和脑膜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