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化猪场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饲养密度的加大,群发性种猪繁殖性能低下已成为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据统计,目前我国能繁殖母猪存栏数超过4000万头,能繁母猪理论上可提供健康断奶仔猪至少8亿头,但实际仅能提供5亿多。可见猪的繁殖性能低下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在此有必要对引起种猪繁殖性能低下的原因及其提高措施做一总结。
1 繁殖性能低下的表现
先天性繁殖障碍;种公猪性欲低、阳痿,后备母猪及经产母猪乏情;配种后不受胎;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及产仔少、产弱仔。
2 种猪繁殖性能低下的原因
2.1 先天性因素
一般为近亲繁殖个体,公猪常表现为睾丸发育不全、隐睾、阴茎异常、精液品质不良(如精子畸形、死精等);母猪常表现为子宫先天性异常、卵巢发育不全、输卵管异常、两性猪等。
2.2 后天性因素
①营养不良。饲料不全价或者单一使用一种饲料造成营养不均衡。种猪应在七八成膘时配种,此时受胎率较高。若种猪偏瘦或偏肥,都会导致产仔性能下降。
②饲养管理不当。主要是温度和各种应激因素所致。夏天温度过高,会造成猪的繁殖性能低下,30℃可作为一个警戒线,温度超过30℃会明显影响种猪的繁殖性能。各种应激因素,如天气突然变化、温度忽高忽低、各种惊吓等都会影响种猪的繁殖性能。
饮水不足。饮水器太高或压力不足等不能保障充足供水。
饲料发生霉败。霉败的玉米可产生一种类雌激素-赤霉烯酮,使种猪发情紊乱。
③品种影响产仔数。国内品种,如莱芜黑猪、太湖猪等产仔数高,而国外品种如长白、大约克夏等产仔数较低。
④产科性疾病。包括人工授精不熟练、操作不严格造成的子宫内膜炎等。另外乳房炎的发生也会造成激素紊乱,从而影响母猪发情。
⑤传染性疾病。造成猪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有:繁殖障碍性猪瘟(HC)、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等。
⑥种猪使用不正确。母猪初次配种应在完全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之后,即至少在7~8月龄以后,体重达到120kg左右,过早配种会使种猪的繁殖能力下降。母猪性成熟后第1次发情时即行配种会导致受胎率普遍较低,产仔数较少,而在性成熟后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最为适宜。
3 提高繁殖性能的措施
3.1 对于先天性繁殖障碍的种猪应及时淘汰。
3.2 喂给全价的饲料,除满足必需的能量蛋白质营养之外,还应满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的需要,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经产母猪在断奶前应注意其膘情,分娩当天不喂食,第2天开始逐渐提高,至第10天达到5~5.5kg。
3.3 为了防止应激的发生,饲养管理要稳定,不要变化太大,饮水要充足,饲料保证新鲜不霉败变质。若发生霉败,可用霉可脱、排毒清等进行脱霉。夏天,要采取降温措施,可采用如下方法:①猪舍前种树遮阴;②加强通风,使空气流动加快;③经常给猪洗澡、喷雾、淋浴等;④在猪舍上搭上凉棚。
3.4 预防子宫内膜炎,要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生产当天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一旦发生子宫内膜炎,要尽早治疗,冲洗子宫。
3.5 对引起繁殖性能低下的病毒性传染病,重在预防,分娩前5天给母猪接种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三联疫苗,可有效保护仔猪。
3.6 公母猪正确使用,配种不宜过早,公猪8月龄甚至10月龄后开始使用,使用不宜过于频繁,每天配种不能超过1次。配种时,时机要把握好,一般在母猪发情的第二天上午进行配种,发情到配种的时间间隔应为12~20小时,在傍晚时进行1次复配。
4 小结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疾病因素,也有管理因素,只有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时监测猪群的疫情状况,才能把握住影响其繁殖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很多,只有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种猪繁殖性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1 繁殖性能低下的表现
先天性繁殖障碍;种公猪性欲低、阳痿,后备母猪及经产母猪乏情;配种后不受胎;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及产仔少、产弱仔。
2 种猪繁殖性能低下的原因
2.1 先天性因素
一般为近亲繁殖个体,公猪常表现为睾丸发育不全、隐睾、阴茎异常、精液品质不良(如精子畸形、死精等);母猪常表现为子宫先天性异常、卵巢发育不全、输卵管异常、两性猪等。
2.2 后天性因素
①营养不良。饲料不全价或者单一使用一种饲料造成营养不均衡。种猪应在七八成膘时配种,此时受胎率较高。若种猪偏瘦或偏肥,都会导致产仔性能下降。
②饲养管理不当。主要是温度和各种应激因素所致。夏天温度过高,会造成猪的繁殖性能低下,30℃可作为一个警戒线,温度超过30℃会明显影响种猪的繁殖性能。各种应激因素,如天气突然变化、温度忽高忽低、各种惊吓等都会影响种猪的繁殖性能。
饮水不足。饮水器太高或压力不足等不能保障充足供水。
饲料发生霉败。霉败的玉米可产生一种类雌激素-赤霉烯酮,使种猪发情紊乱。
③品种影响产仔数。国内品种,如莱芜黑猪、太湖猪等产仔数高,而国外品种如长白、大约克夏等产仔数较低。
④产科性疾病。包括人工授精不熟练、操作不严格造成的子宫内膜炎等。另外乳房炎的发生也会造成激素紊乱,从而影响母猪发情。
⑤传染性疾病。造成猪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有:繁殖障碍性猪瘟(HC)、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等。
⑥种猪使用不正确。母猪初次配种应在完全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之后,即至少在7~8月龄以后,体重达到120kg左右,过早配种会使种猪的繁殖能力下降。母猪性成熟后第1次发情时即行配种会导致受胎率普遍较低,产仔数较少,而在性成熟后第2次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最为适宜。
3 提高繁殖性能的措施
3.1 对于先天性繁殖障碍的种猪应及时淘汰。
3.2 喂给全价的饲料,除满足必需的能量蛋白质营养之外,还应满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的需要,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经产母猪在断奶前应注意其膘情,分娩当天不喂食,第2天开始逐渐提高,至第10天达到5~5.5kg。
3.3 为了防止应激的发生,饲养管理要稳定,不要变化太大,饮水要充足,饲料保证新鲜不霉败变质。若发生霉败,可用霉可脱、排毒清等进行脱霉。夏天,要采取降温措施,可采用如下方法:①猪舍前种树遮阴;②加强通风,使空气流动加快;③经常给猪洗澡、喷雾、淋浴等;④在猪舍上搭上凉棚。
3.4 预防子宫内膜炎,要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生产当天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一旦发生子宫内膜炎,要尽早治疗,冲洗子宫。
3.5 对引起繁殖性能低下的病毒性传染病,重在预防,分娩前5天给母猪接种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三联疫苗,可有效保护仔猪。
3.6 公母猪正确使用,配种不宜过早,公猪8月龄甚至10月龄后开始使用,使用不宜过于频繁,每天配种不能超过1次。配种时,时机要把握好,一般在母猪发情的第二天上午进行配种,发情到配种的时间间隔应为12~20小时,在傍晚时进行1次复配。
4 小结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疾病因素,也有管理因素,只有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时监测猪群的疫情状况,才能把握住影响其繁殖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很多,只有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种猪繁殖性能达到较高的水平。